立即捐款

公共交通的地產霸權:公共交通交匯處篇

在港島東,近年有一個怪現象,那就是就算附近公屋有大型巴士總站都好,一旦有私人新樓盤落成,大部分巴士線的總站都會搬到設於私人屋苑下的公共交通交匯處。

最典型例子就是小西灣邨巴士總站,小西灣邨巴士總站一共有五條車坑,雖然五條車坑在應付小西灣越來越多的巴士線有點吃力,但在2001年7月22日,藍灣半島公共交通運輸交匯處啟用時,小西灣所有巴士線都以藍灣半島為總站,在2004年, 新巴開辦來往將軍澳和小西灣之間的694號,才有一條客流量不大的巴士線使用小西灣邨巴士總站。

巴士為誰服務?
只不過,小西灣邨巴士總站是否因此完成任務,事實上,至今小西灣邨巴士總站仍然在小西灣的公共交通扮演重要角色,因為小西灣村有兩萬三千認可總人口,這還未計在小西灣村範圍內兩個居屋屋苑,以及附近富怡、富景花園等總人口。在朝早,仍然有大批乘客在小西灣邨總站輪候乘搭城巴788、789等上班特快線。

在繁忙時間,由於兩條線的總站都設於藍灣半島,而藍灣半島的人口亦相當多,很多時巴士由藍灣半島開出己經滿載乘客,巴士公司就以兩個招數來應付原有小西灣村的居民。除了派出特別班次巴士由原有小西灣村總站開出外,在早上繁忙時間,主要巴士線都不會在介乎小西灣村與藍灣半島之間的富景花園停站,換言之,富景花園居民,必須與藍灣半島居民或小西灣村居民爭搭巴士。

在這個情況下,巴士變成了主要為大型私人屋苑居民服務,公共屋村原有的社區服務,一下子被私人屋苑所奪。對於小西灣村居民而言,真的完全為了小西灣村這個大型社區服務的公共交通路線,除了一向客量偏低的新巴694號巴士線外,便是專線小巴44M和47M。而在小西灣村對面的富怡花園,就有來往工業區以及杏花村的專線小巴62和62A。

類似的問題,同樣出現於嘉亨灣總站,西灣河嘉亨灣總站的前身是西灣河碼頭巴士總站,後來西灣河碼頭拆卸重建,才變成今天的嘉亨灣。在西灣河碼頭總站的年代,只有一些客量較少的路線,像來往柴灣、赤柱、山頂之類的路線才以西灣河碼頭做總站。只不過在嘉亨灣落成後,政府並非以開新巴士線、讓部分路線繞經嘉亨灣,或開辦專線小巴形式服務嘉亨灣居民,原計劃將四條以筲箕灣為總站的重要巴士線,包括102、2X、720和2全部搬到嘉亨灣作總站,後來由於嘉亨灣地理位置問題,102和2X最後因營運問題,遷回筲箕灣總站,原有使用筲箕灣總站的舊區居民,才免於繁忙時間中途上不了車之苦。

怪現象從何而來?
為何所有公共交通交匯處都會出現在大型私人屋苑?除了因為這類公共交通交匯處,沒有計入補地價範圍,讓地產商得益外。這些公共交通交匯處出現,亦令新的「豪宅」居民,佔有一定交通優勢,這對港鐵不途經的屋苑尤其重要,而藍灣半島和嘉亨灣都屬這種情況。

而政府為了彌補巴士線搬走後,對公屋或居屋居民的損失,政府都會把營運上靈活得多的專線小巴的總站留在公屋,小西灣村的情況固屬一例,而現時留在愛秩序灣做總站的公共交通工具,分別有三條來往柴灣和太古坊的專線小巴線。只要政府這種偏幫地產商的政策不變,對公屋和居屋居民而言,早上要坐車有位坐,或出入更方便,唯有寄望政府開出更多專線小巴路線以及讓專線小巴的經營環境得以改善。

(本人所有文章,謝絕DAI ADORU留言直至他願意改善態度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