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Morn Creations — 以動物保育為概念的本土品牌

在中環蘇豪區有一間店子,夜裡開着霓虹的燈。有別於區內常見的酒吧和餐廳, 這店子是 Morn Creations 這個本土背包品牌的根據地。Morn Creations 以生態保育為創作概念,許多年前我就聽過這品牌的設計,說它是小店也不盡然,因其分店已散及日本韓國等地。這店子靜靜的開在卑利街小斜道旁,左邊是 The Roundhouse Taproom,這可能是全香港最出色的啤酒酒館。

Morn Creations 最有名的一條 product line 無疑是其鯊魚背包的設計。「保育鯊魚,不吃魚翅」的概念啓發了設計師創作出此一系列的產品。魚翅貴為「中國四大海味」鮑蔘翅肚的一份子,許久以來,鯊魚被漁民以殘忍手法捕獵,割去翅鰭,魚體被丟回海中。史提芬史匹堡 (Steven Spielberg) 的經典電影《大白鯊》 (Jaws) 也害慘了這物種,讓牠們蒙上「惡獸」之名,惹人憎厭而被殺害。實際上,大部份鯊魚品種都是温馴而不具攻擊性的。筆者近年也戒絕了吃魚翅,畢竟,魚翅本身淡而無味,好吃只在於那濃郁翅湯。Morn Creations 也有以其他動物為題的設計,如早前當熊貓大軍進駐隔鄰 PMQ 元創方時,其推出的熊貓系列也曾紅極一時。而除了品牌主打的鯊魚包子,另一以貓頭鷹保育為題的設計系列亦極受歡迎。

城市急速發展,大自然物種生存的空間亦相對大幅減少,生態破壞是每一個發展中城市所需面對的問題。還記得前些兒被海洋公園帶回去卻救不了的中華白海豚「希望」嗎? 鰭翅盡爛,傷痕累累。香港曾經是中華白海豚這頻危物種的家,但近年來沿岸週邊大幅填海,港珠澳大橋工程,令這生物幾近絕跡。現在你到大澳搭那白海豚觀賞小艇子出去,大概也看不到那粉白愉悅曾經跳躍着的水中生物了。

近來有關野豬的新聞特別多,前陣子那班警察才全副武裝又盾又棍的暗角圍捕一隻野豬,昨日杏花新城的商店又闖進了一隻「不速之客」。在人們把走獸從文明空間驅逐出境的同時,我不禁疑惑,究竟從一開頭,是誰先侵佔了誰的生存空間? 花鳥蟲魚,飛禽走獸,本來就存活於天地之間,穹蒼之下。是文明社會的建設摧毀了大自然,那原本在林中奔跑,在水裡游着,在空中拍翅的生物,都被捕殺,被放逐,或是被關到牢籠裡。那些毒蛇灰熊闖進民居傷人的新聞,是這些生物殘毒生靈的證據,抑或是大自然力量對文明侵略有所反噬的預兆? 說起野豬,又說起大自然的反噬,我便會想起宮崎駿的《幽靈公主》。故事中的野豬王不就是被人類建設的污染和野心所詛咒,而變成一頭怪獸的嗎?

歐洲人總是和大自然保持着一種共存共處的關係和態度。在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尼 (Tuscany) 地帶,當地人和野豬保持着一種微妙的關係。他們會適量捕獵野豬作食用,但他們似乎都接受了野豬作為城市居民一份子的這種身份,作為本來就土生土長生物的這種價值。他們不會對野豬說,滾蛋吧! 托斯卡尼山城的居民對於週邊出現野豬深感歡迎,並且這些生物已成為該區招徠遊客的標誌吉祥物。相反在香港,看見野豬,人們會先報警,然後拿電話拍照,post 上 FB,而到場的警察和「專家」們接着就會用棍和網去拘捕野豬。

香港人從小所受的教育便與西方的大所不同,我們對大自然的認知來自書本,從文字和圖畫中讀到那些飛禽走獸,生物課告訴你白老鼠的生理構造,由此至終,我們從一個「高瞻」角度去探研「低下」的其他物種。西方教育主張融和共處,從孩童時代學生就飼養着兔子倉鼠,週末就到田野體驗,在西方人的眼中,大自然就是生活的一部份,飛禽走獸本就是他們城市的一份子。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到歐洲時看見的情景,在阿姆斯特丹的大運河上,滿佈海鷗天鵝水鴨這些遊禽水鳥,人們散步於河岸兩濱,是一幅大自然與人類社會相處融洽的美麗畫像。

Morn Creations 這種生態保育 crossover 時尚的概念,也許可以在這個紫醉金迷的時代中,提醒我們,應該時常保持着對大自然的一份嚮往和熱誠。塔斯曼尼亞虎 (Tasmanian Tiger) 、渡渡鳥 (Dodo) 這些生物因迅速發展的人類文明而遭到捕殺滅絕,勿讓大白鯊和中華白海豚成為接踵絕跡的物種,生態保育是主宰着地球命運的人類必須肩負的使命。

Morn Creations 店舖地址: 香港中環卑利街64號地下B舖

Morn Creations Facebook

圖片來源: Morn Creations FB、蘋果日報、on.cc

原文刊載於本土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