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又罷工!韓國工人到底面臨什麼問題?

又罷工!韓國工人到底面臨什麼問題?

又罷工!韓國工人到底面臨什麼問題?
文/高超 日本早稻田大學博士

破土編者按:繼11月中旬的大罷工後,12月5日,4萬韓國民眾再次走向街頭抗議政府推行的勞動政策改革。1970、80年代的韓國工人曾是亞洲地區最為團結的工人階級, 他們通過堅毅的抗爭爭取 到工資福利的全面上漲和組織工會的權利。但隨著韓國逐漸擁抱全球化和新自由主義,資產階級民主政府很快背棄了當初的承諾,如今的韓國工人面臨著青年失業、老年貧困、彈性化用工加劇等一系列問題。為了改善勞工處境,韓國的激進工會——民主勞總曾試圖參與政黨競選來影響政治走向,但反而陷入了改良主義的泥潭。撞過南牆後的民主勞總開始總結前輩們的鬥爭經驗並探索在新的政治和經濟環境下採用何種鬥爭策略才能抵制資本的剝削和實現勞工的自由。

當下韓國經濟環境持續惡化,根據2015年4月韓國銀行發佈的統計,韓國今年的預測增長率向下修正為3.1%,而去年的實際增長率為3.3%。6月開始的中東呼吸道綜合症(MERS)感染在韓國肆虐,這一稱為「世越二號」的事件使外國遊客和國內個人消費銳減,內需大幅下滑。為了振興經濟,朴槿惠政府推出了四大改革政策:勞動市場改革、公共部門改革、教育改革和金融改革。這其中最優先的課題就是勞動力市場改革,修改勞動基準法、派遣勞動者保護法、期間制與短工勞動者保護法、雇傭保險法、工業災害保險法五部現行勞動法律。其主要有三個方面:在所有公共機關和551家民間事業單位引入工資頂峰制;派遣勞動者和特殊雇用工作的工業災害認定;縮短工作時間和明確基本工資的範圍。另外重要的一個政策就是緩和「解雇和就業規則」的規定,方便企業不用通過工會就解雇勞動者。9月份朴槿惠總統數次強調勞動市場改革的重要性,勞動改革失敗將會是「自殘」行為,「沒有公正靈活的勞動市場改革,那麼創造經濟和文化興旺之花將不會盛開」。

但是這引發了韓國勞資之間再次爆發激烈衝突。11月14日「民眾總決起大會」在首爾市召開。在首爾世宗路路口處,從全國各地湧集了13多萬人(員警推算為6萬4千人)的工人、農民和青年學生聚集在一起。這場由民主勞總、全國教職員工會(全教組)、韓國進步團結等53個勞動、農民和市民團體組成的「民眾總決起鬥爭本部」主辦的集會是自2008年反對進口美國牛肉以來最大規模的集會。集會參加者們反對政府正在推進的歷史教科書國定化和勞動改革,同時也要求解決農民的米價暴跌和貧困等問題。在集會後的遊行示威中,工人與員警發生了激烈的暴力對峙。朴槿惠政府隨後還對主辦方民主勞總的辦公室全面進行了抄家式的搜查。儘管面臨壓制,但民主勞總仍舊堅持12月發動以打倒朴槿惠政權為口號的全國總罷工。勞動改革為了大家好的口號,不再那麼美麗動聽。因為近來韓國的勞動問題一直非常嚴峻,尤其在青年就業、退休制度和非正規雇用等方面。

一.惡化中的青年就業

近年韓國的整體失業率自2002年以後一直維持在3%左右,而且有上升傾向:2013年3.1%,2014年3.5%,2015年6月3.8%。特別是青年人的就業問題非常嚴峻。15-29歲的青年失業率在2015年6月達到過去16年以來的最高點,高達9.9%(2013年7.9%,2014年9.0%)。15-29歲的389萬就職青年中,19.5%的人在畢業後第一年的工作都是一年以內的合同工。大韓商工會議所2015年6月發表了一項關於「青年失業的展望與對策」的報告文件,分析稱2015年全年韓國青年的失業率預計會達到9.5%,是1997年金融危機時失業率(5.3%)的近兩倍水準。該報告還指出,如果就業市場供需不平衡的狀況延續下去,未來3年的失業率都將高居不下,2016年至2018年的失業率預計分別為9.7%、10.2%和9.9%。實際上失業率可能更高,因為那些既沒上學也沒求職的青年並不屬於韓國的失業統計範圍。

政府儘管採取一些政策試圖解決,但是效果甚微。例如朴槿惠政府在2013年5月修訂「青年雇用促進特別法」,規定公共機關和地方國家企業每年定員中的3%有義務雇用青年未就業者。但在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正推行退休延長的大企業卻在減少每年的畢業生招聘人數。中小企業他們面對慢性的勞動力不足,則寧可通過雇用外國人來確保人手,也更不願吸收本國的新生勞動力。另一方面,由於在工資和福利保障上,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的差距巨大,2014年中小企業的月平均工資僅為大企業的56.7%。對畢業的收入有高期待的青年也往往不願屈就中小企業。

二.老齡貧苦與推遲退休

與青年問題,相對的則是老齡問題。從明年開始,韓國就要開始實行60歲以上的退休制度,這是因為根據調查顯示,韓國將在2018年成為老齡社會(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4%)。65歲以上的所占比例從2000年的7%到2018年的14%,韓國成為老齡社會的速度堪稱世界第一。伴隨老齡社會而來的是老齡階層的貧困化問題。根據OECD的統計,韓國老齡階層的相對貧困人口率(所得收入不到全國平均收入的50%)為47.2%,在OECD國家(平均12.8%)中最高。這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退休金太少。全國退休金制度建立時間遲,還帶完善的地方仍很多。

儘管社保繳納費用已從6%提高到9%,支付退休金從原有工資的70%降為60%,但退休金支付的財政仍然無法得到保障。對此,朴槿惠政府撕毀本與工會方面原定55-58歲退休的協議,在2013年在國會立法中進一步將退休年齡提高為60歲以上。同時推出「工資頂峰制」,即超過一定年齡後,通過退休保障和雇用延長來換取削減工資。這也是今年勞動改革的重點。儘管在IMF經濟危機後,韓國基於終身雇用的年功序列制度就處於萎縮狀態,開始推行與業績掛鉤的工資體系。但是在大企業中舊有的年功序列制度仍在維持,其工資隨工齡的增幅甚至遠遠高於以將這一制度曾稱為三大神器之一的日本。同時這一制度也惡化了上述的青年就業問題。據調查,採取這一制度的企業中有15.6%削減了新員工招聘。圍繞工資頂峰制的導入,勞資對立也進一步激化。特別是許多企業不與工會協商單方面的推行引入這個制度。韓國最大的教育服務公司Daekyo引入這一個制度時僅與少數員工做出了協議,經過工會的鬥爭,首爾地方法院判決該制度沒有經過正當手續而無效。

三.非正規雇用的困境

而相對于青年和老齡群體的問題,非正規雇用的問題則是整個韓國勞動者所面臨的嚴峻問題。韓國在1987年以後,形成了以財團企業為首的大企業男性正規雇用為中心的內部勞動市場,通稱「1987年體制」。但是在1997年的IMF經濟危機之後,曾長期享受安定的長期雇用和勞動條件的男性正規雇用勞動者也成為了解雇的對象,被拋向了以非正規雇用為主的外部勞動市場。韓國的非正規雇用勞動者的比例于2004年達到37.0%的高峰。當前非正規雇用勞動者的規模,據官方統計顯示,在2014年達到607萬7千人,占勞動人口的32.4%。同時,非正規雇用勞動者的工作條件和待遇與正規雇用勞動者之間差距很大。男性正規雇用勞動者的工資為326萬韓元,而男性非正規雇用勞動者為其收入的53.9%(176萬),女性正規雇用勞動者則僅為67.4%(219萬)。女性正規雇用勞動者則為35.8%(117萬)。另外在非正規雇用勞動者的勞動時間非常長。非正規雇用勞動者的周平均勞動時間比正規勞動者多出2-3個小時。包括短工和派遣勞動者的平均勞動時間更長。而且他們被現存保障制度排除在外,正規雇用勞動者的退休金和雇用保險等社會保險的適用率為80-90%,而相對於此,非正規雇用勞動者則僅為30%。

面對不斷出現的非正規雇用勞動者的自焚自殺事件,韓國政府從2007年月開始實施「非正規職保護法」。同時還陸續推出「非正規雇用勞動者關聯法」、「新訂勞動法」「新訂勞動委員會法」等,試圖通過法律政策推進非正規雇用的正規化,緩解勞動市場的不安定性。根據這些法律,在同一企業工作超過兩年以上的非正規勞動者可以轉成無合同期限的正規勞動者。

儘管從統計數字上看非正規就業的增速有所放緩,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了回避正規雇用增加的人力成本,如同2008年中國勞動合同法施行之前一樣,企業通常在兩年轉正期之前就廢止勞動合同。同時,正規雇用內也出現兩極化。有的企業儘管承認非正規職保護法的適用,將符合條件的勞動者轉為正規雇用,但在工資待遇方面卻仍按照非正規雇用時的水準實行,與原有的正規雇用勞動的工資待遇出現較大差距。對此民主勞總甚至要求直接廢除這樣紙上談「保」的非正規職保護法另立能真正保護勞動者的新法。

而且在韓國正普遍採用派遣勞動制度。在受派遣公司雇用的勞動者工資只有直接正規雇用的一半不到,而且在工作條件上也有諸多的區別對待。現在,汽車、汽配、電子、機械等大多數的製造業都開始普遍使用,在製造業的派遣勞動者約有100萬以上。當經濟出現不景氣時,這些勞動者就是最早被解雇,例如在現代工業中,2014年12月有4萬1059萬派遣勞動者,到今年4月減到3萬8969人,2000多人被直接解雇。

更為嚴重的問題在於,在韓國非正規勞動者和中小企業的勞動者一起基本上被排除在工會組織之外。韓國的非正規勞動者的組織率在2010年僅達到2.8%(韓國經濟活動人口調查勞動形態調查)。與同期整體工會組織率的9.8%相比,這個數字相當低。根據韓國勞工部 「工會組織現狀(2010年)」,29人以下的企業工會組織率為0.1%,30-99人的企業為2.4%,100-299人的企業為14.6%,300人以上的企業為43.4%。由於這些非正規勞動者和中小企業的勞動者被工會排除在外,這些勞動者的工資和工作條件得不到良好的保障,與大企業之間的工資不平等也越來越大。由於這些勞動者沒有能代表其利益的工會組織,他們難以對最低工資制度、勞動法修改以及社會保障等相關話題發出自己的聲音。他們不僅僅在企業勞資交涉層面,甚至在國家社會政策層面也都被排除在外。

四.民主勞總的發展

面對這些嚴峻的勞動問題,朴槿惠政府最近的勞動市場改革只會改惡而不是改良。究其根源,推動勞動市場改革的背後是那些意圖降低人力成本的資本財閥們,這些勞動問題就是他們一手推進。今年4月全國性總工會韓國勞總與政府交涉破裂後,曾一度與民主勞總聯合反對朴槿惠的改革,甚至參加總罷工。但是韓國勞總不僅不是一個戰鬥派工會,而且要對目前的勞動狀況附上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剛已與政府在2015年9月13日就勞動改革案正式達成妥協。當下真正與這些改惡的政策做著鬥爭的仍主要是成立正好20周年的民主勞總。民主勞總的鬥爭也自然得到了如「青年聯合」等新興工會和學生社團的積極支持。

而產業工會的發展則為民主勞總至今保持著強大的罷工動員能力提供了基礎。堅持鬥爭路線的民主勞總在1995年成立時就對造成影響工人團結的企業工會方針提出了批判,主張向產業別工會發展。當時的金泳三政府及其執政黨為推進引入任意解雇制和裁量勞動制,不顧各工會的反對一意孤行地對勞動法進行了修正。儘管民主勞總用總罷工一度使修正案被撤回,但是執政黨之後的修正內容仍舊與工會的要求相距甚遠。此後民主勞總感到企業工會在政策決定過程中的無力,積極開始發展產業工會。1998年2月以全國醫療產業工會為開端,依次成立全國金融產業工會(2000年3月)、全國金屬工會(2001年2月)、2006年全國運輸產業工會(2006年)等大型產業工會。到2010年,民主勞總中79.5%的會員隸屬各產業工會。但是總體數量和規模還遠沒有達到民主勞總的自我期望值。

在產業工會的基礎上,民主勞總曾摸索過通過政治選舉來進行勞動者的政治勢力化。民主勞總推動了2000年民主勞動党的成立。民主勞動黨在2000年4月的總選舉中在各地獲得了平均13%的支持率,在2002年6月的地方選舉中也有8.1%的支持率。由於在工人階級有中一定的支持基礎,該黨在2004年總選舉中獲得了10個議席,成為第三大政黨。民主勞動黨的參政,至少在議會這一平臺上對提出勞動者和工會要求還有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但是參政並沒有給工人運動帶來強心劑的作用,反而讓民主勞總陷入了改良主義的困境而不能自撥,頻頻的妥協使其與勞動群眾疏遠。韓國的勞動運動因此一直處於停滯狀態。幸而這種困境由於改良式選舉活動的失敗、領導層經濟醜聞、經濟危機以及基層工會的努力等等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重新讓將民主勞總重新思考回歸戰鬥派的工會運動路線。

特別是在非正規雇用問題上,民主勞總很快認識到其組織戰略的缺陷。於是韓國民主勞總開展了將未組織和非正規雇用勞動者組織起來的「戰略組織化」運動。自2005年以來的第一期共投入了22億韓元的基金提供人力財力支援。2009年的第二期則以中小企業的非正規勞動者的組織化為中心,成為日常鬥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旗下的各產業工會現在也積極向非正規雇用勞動者的組織化提供援助。在民主勞總的大力推進下,成立了一批非正規雇用勞動者的工會組織,取得了一些鬥爭成果。2014年9月18日首爾地方法院判定現代汽車中工作的全體派遣勞動者是違法派遣,應該屬於正規就職。儘管現代汽車的資方拒絕認可判決,但他們還是通告將蔚山工廠中部件製造廠的派遣勞動者向外形式轉移。這既是民主勞總的戰果,也是非正規雇用勞動者的一次重大勝利,吹響了對這一雇用形式的反擊號角。

在面對國家和資本的殘酷鎮壓時,只有工會會員發揮民主的能動性,才能真正維持工會的力量,用民主對抗獨裁。可90年代民主勞動工會被逐漸合法化後,國家和資本的鎮壓已不構成工會自身存亡的威脅。工會的民主參加度從整體上一直下滑,這使工會的官僚主義盛行,領導層與普通勞動者日漸疏遠,支部分會與全國總部醜聞頻發。而2015年民主勞動在民主建設上有所推進,終於實現了民主勞總委員長的第一次直接選舉。

而這場選舉的主題就是兩個,一個是「非正規雇用」,另一個是「與政府的對抗」。前雙龍汽車廠的支部長韓尚均(音)當選新一屆的委員長。他在選舉中一直標榜著支援非正規雇用勞動者組織起來和總罷工的對抗路線,他甚至認為選舉運動本身就是總罷工的組織化過程。為了對抗朴槿惠的勞動改革,截止目前,民主勞總已經在今年發起了兩次總罷工。韓尚均在11月14日全國勞動者大會上發言道,要通過反省、抵抗和鬥爭復活「全泰壹精神」來進行抗爭。但這一精神的真正復活,必將是一條曲折而不平坦之路。而預定12月總罷工和2016年大選讓我們可以看清這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