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對社民連大敗的一些看法

區議會選舉結果揭曉,屬激進民主派的社民連全軍覆沒,派出的候選人全部落選,當中包括主席陶君行和另外三位紮根社區多年的區議員。對於社民連大敗,我有幾點粗淺的看法。

不顧政黨角式

社民連成立的時候,雖然主張議會內外抗爭,但主要定位還是一個政黨。與社會運動多以單一議題為主,理念先行的特點不同,政黨的主要角色是整合利益和訴求。換句話說,就是會把社會上零散的訴求整合成一份完整的綱領,然後透過選舉進入議會,再實行這套綱領。政黨當然有不同傾向,有左傾、右傾、激進、保守。但要辦好政黨的角色,不能不做一點兒妥協,把部分主流價值納入其綱領和行事方式之中,不可以太偏離主流民意。

但觀乎社民連近幾年的行事作風,已經太過偏離社會的主流價值。社民連定位是非主流,當然沒有問題。它支持五區公投,外傭居港,和左翼親基層政策,這些主張不足以令他們全軍覆沒,令他們大敗的是行事方式。近年社民連的抗爭手法越趨激烈,肢體衝擊等行為越來越多,甚至比不少「八十後」社運青年更激烈。香港市民可以慢慢學習和接受左翼主張,但選舉結果證明,他們相當抗拒肢體衝突等激烈抗爭手法。

忽視地區工作

作為一個主張議會內外抗爭的政黨,不能沒有議會議席作為平台,否則與社運組織無異。要在選舉中取得一些議席,必須集中資源,選定數個地區,深入開展地區工作。但可惜社民連選擇把大部分精力用於示威和街頭抗爭,沒有好好紮根社區,到選舉時空降參選,失敗亦不足為奇。有人質疑,社民連資源緊張,有沒有能力透過做好地區工作取得議席?從區議會選舉的結果顯示這並非不可能。一些黨內新人,例如鍾碩殷、黃浩銘等,在社區工作時間不太長,已可取得四成多的選票。如果社民連減少街頭抗爭,集中多點資源做地區工作,他們絶對有機會勝出。有人會問,社民連的主要目標不是爭取議席,而是宣揚理念和抗爭。但沒有議席這個平台和所帶來的資源,所做的工作只會事倍功半。如果不打算嬴得議席,只想透過參選做宣傳,那請變回「土地正義聯盟」等社運組織,不要做政黨了。

西方綠黨的啓示

社民連作為一個主張議會內外抗爭的非主流政黨,要平衡體制內外的參與並不是易事,很容易就會滑向一方,這點可參考西方綠黨的經驗。由於西方的綠黨主要由環保社運團體演變而成,如可平衡其社運和政黨的角色成為西方綠黨及其成員的主要挑戰。一方面它們要顯示政黨化後不會完全去激進化,一方面又要照顧選舉的需要。如果解決這個矛盾?以澳洲綠黨為例,它的辦法是與社運組織保持緊密聯繫,讓社運人士參與制定綠黨在議會提出的議題。在黨內組織方面,則加強黨內民主,讓基層黨員參與政黨立場和政策的制定,拒絶讓黨籍議員主導決策。香港的社民連亦可嘗試這樣做,嘗試把喜歡前線抗爭的人「分流」到與社民連有緊密聯繫的社運團體,例如「四五行動」和「民間電台」,而社民連則集中處理議會和地區工作,減少前線衝擊的行動。當然,這只是拋磚引玉,引起討論,我並不知道可行性和成效。

總結來說,我覺得過於頻密肢體衝擊行動是社民連今次全軍覆沒的主因,而不是其左翼的政策主張。在香港這個視資本主義為絶對價值的社會,走左翼社會民主主義路線的政黨有相當的存在價值。如果只因為堅持過於激列抗爭行動而導致政黨走向泡沫化,實為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