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張超雄:強積金變關愛基金?

《明報》 2011年7月25日
張超雄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正言匯社社長

市民對強積金積怨之深,足令政府180度大轉向,預算案建議由注資強積金戶口,一改而成向市民派發現金六千元。政府深知強積金問題多多,近期動作也不少,積金局主席胡紅玉近日便表示,考慮放寬提早取款的限制,讓市民可在一些「恩恤」的情況下,在65歲前取回部分強積金供款。胡紅玉解釋「恩恤」的情況可包括危疾、家庭突變、子女升學、置業、甚至是失業等。她認為提取上限不應超過五成,方案會於年底諮詢公眾。

強積金推行已有11年,不但未為打工仔女帶來對未來退休生活的一點安全感,反而因為管理費用高、回報低而令市民對每月供款抗拒非常。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去年進行的調查顯示,六成持強積金戶口的市民認為強積金無助減少他們對退休生活的憂慮,四成市民更贊成取消強積金制度。市民心裡明白,把錢放在強積金戶口,主要受惠的其實不過是從事銀行、保險及基金業務等中介機構。對中產家庭而言,若要投資增值,不如通過一般投資渠道,選擇既不受限制,行政費也不未必高至2%;而對收入不多的家庭來說,多一分近身錢比遙遠的退休保障實際得多。由此看來,胡紅玉宣布的新措施,相信會受到一定程度歡迎。

故此,若然有關政策一旦落實,不難想像強積金將會出現逃亡潮。不要忘記,強積金還要和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對冲。與其上述情況一旦發生而無端為僱主減輕其應付成本,打工仔女不如及早把強積金提走,因為資本即使只是放在銀行儲蓄戶口生息,也較放在強積金戶口安全得多。

強積金的原意,本來是為市民提供退休保障。從這個角度來看,新措施只會大大削弱強積金所的功能。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有條件讓市民動用部分公積金買樓或作其他用途,是因為他們的制度成熟(已有56年歷史)、供款量高(達薪酬的36%),並且有最低儲蓄額。香港的強積金保障力本來已經非常薄弱,資金根本沒有再被抽走的條件。

若從人道立場來看胡紅玉的建議,讓市民動用自己的資產救命或應急,實不為過。今天不少市民遇上危疾,在在需要大量金錢作為醫藥費,否則性命不保。另一方面,孩子要升學、結婚、買樓,也沒有情由不讓家長動用自己的資產,來達成孩子的人生願望。但這裡反映的,其實是整體社會在房屋、教育及醫療制度的問題。要幫助市民,政府應該對症下藥,改革現時千瘡百孔的社會福利制度,或在短期而言動用關愛基金提供及時的援助,而非將這些責任轉嫁給市民,打強積金的主意。

強積金作為一個退休保障制度,效率如此低落,如此不受歡迎,實在必須徹底改革。不過,強積金原本的設計缺憾實不易改變,政府唯一可以做的,是引入社會保險形式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只有這樣才能為港人帶來對退休生活保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