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文化論政】楊雪盈:藝術資源不應淪為「文化蛇齋餅糭」

【文化論政】楊雪盈:藝術資源不應淪為「文化蛇齋餅糭」【文化論政】楊雪盈:藝術資源不應淪為「文化蛇齋餅糭」

政府新聞處圖片

今屆政府似乎更傾向用一筆過的撥款推廣社區藝術,譬如今年新試行的「淘藝—社區演藝計劃」,康文署會與地區團體、藝團合辦多次工作坊和演出,由2019-2020年度《財政預算案》中的5100萬元的5年撥款埋單,一比一同額配對區議會的撥款推行,透過政府及區議會的資金投入,轉化為藝團的節目,成為地區團體能主宰的由上而下的藝術資源,令地區團體與藝團的合作更加緊密。

活動申請無註明劇偶開支

理論上,這些可彌補政府向來被詬病「不接地氣」的問題;規定地區團體提供工作坊及表演地點,也在為藝團解決在「地區免費文娛節目」計劃中,最常遇到亦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須自行覓尋表演場地;而地區團體的網絡,也可為藝團帶來一班觀眾。如此一來,的確是一件美事!計劃暫時在灣仔及西貢兩個區議會率先推行,根據網頁資料,兩區合作的團體皆有建制背景,如銅鑼灣街坊福利促進會、西貢文化中心,這可歸因於該會能提供排練及演出場地。其實,類似「淘藝計劃」的合作,早在「地區免費文娛節目」中出現。

根據灣仔區議會文化及康體事務委員會第 42/2019號(經修訂)文件,地區團體要求合辦的「其他表演藝術節目」,幾乎全數都是建制背景的團體,包括與新論壇關係密切的新青年團、與民建聯有關的灣仔環保健康動力、建制婦女組織薈婧坊及由民建聯成員任秘書長的康頣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等。這些康文署的地區免費文娛節目,資金來源是早前一筆過向區議會申請482000元的撥款,舉辦26場活動(同上會,文件第1/2019號),粗略計算每場花費接近2萬元。

2萬元是一個怎樣的概念?一般區議會活動,資助由三數千元至數十萬元不等。最常見的是去旅行、嘉年華、敬老敬親晚宴及下午茶敍,2萬元已是個算中上的資助數目。在2019年5月21日的灣仔區議會文化及康體事務委員會,有一個由建制團體灣仔社團聯會提出的撥款申請,文件編號53/2019。內容是為「慶祝祖國成立70周年—中國傳統木偶劇表演」申請活動經費2萬元,為購買手搖國旗及區旗、活動宣傳及購買參加者禮物等。此事弔詭之處是,活動申請並無註明劇偶表演的相關開支,在詢問之下,卻發現是屬於康文署的地區免費文娛節目,即已取得區議會資助約2萬元。

為何計劃書並無提及是次活動將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合辦?亦未如其他撥款申請的文件一樣,指出其他收入資源為何,所牽涉的款項又是多少。即使同一團體在同一年度向區議會申請,往常都會在申請文件上把所有撥款申請羅列出來,到底因何未有列出,無論部門或是申請機構仍然未有明確回答,明顯有隱瞞區議會之嫌。

對於「地區免費文娛節目」被包裝為國慶節目推出,康文署又是否知情?或者是否默許?在康文署首次向區議會申請資金,以及往後兩次呈交區議會的文件中,與該地區團體合辦的節目,均沒有顯示以慶祝國慶為目的。令人驚訝的是,原先計劃為地區提供的免費文化活動,透過向區議會申請的2萬元,竟在宣傳上、舉行活動期間,都被搖身一變包裝為國慶節目,完全是貨不對辦。

當局撥款轉為政治資本

在討論過程期間,在席有議員竟稱「這是慣常做法,以往亦有借(康文署活動)過去(慶祝十.一或七.一)」。但區議會另外已有撥款支持或供團體申請籌辦慶祝活動。到底藝團本身是否願意活動被如此包裝?或者,不同意的藝團會否能夠有均等被錄取成為此計劃的合作夥伴?

康文署想借地區團體的網絡宣傳藝術活動,以提高活動參與人數,並非新鮮事。當然,一個活動好與壞取決於很多因素,若要單單解決票房問題,與地區團體合作的確是最便捷的途徑。它們動員能力強,大概也會樂意有額外的資源,提供免費娛樂給會員,同時亦透過這些場合聯絡感情。

以上述活動為例,原先團體並無計劃在自己會址以外的地方派發門票,即使寄出海報向其他組織宣傳,最經常到會址的會員會否已壟斷大多數的門票?若團體恒常地成為康文署的夥伴團體,參與的群眾會否就是固定一班受眾?而康文署向灣仔區議會申請的資源,會否就成為了單一機構的會員活動?這又是否康文署的政策原意?即使文件漏洞甚多、資料不齊備,但活動撥款仍然大比數獲得通過。情節似曾相識,區議會幾乎每次都上演。

不久前,元朗區議會就向高志森《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由政府推出的「社區參與計劃」中,撥款近20萬,播放25年前舊片,申請撥款的新界居民協會主席為民建聯成員。政府有眾多一筆過的款項,以各種模式投入社區,透過區議會平台再分配時,往往由建制團體操控這些文化的蛇齋餅糭。令原本應該可以認真推動社區文化,卻被建制轉化為政治資本,浪費資源,除了犧牲民間其他大大小小文化組織的推廣機會,這些活動質素更令人不能奢望。

其實要申請區議會撥款一點都不容易,其機制之繁複,所要耗用的行政資源之多,並非每個團體都能負擔。另一方面,區議會資助的文化活動,確實與民間百花齊放的文藝活動處於兩個平行時空。政府在推出各項資助的同時,應先檢討如何令民間組織在新制度下都能獲得資助。如果政府繼續坐視不理,坊間將會對「分錢」的質疑愈來愈大。

作者為灣仔區議員、文化同行成員

文章刊登於2019年5月30日《信報》專欄。本欄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