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李國權:派四千蚊的理財新哲學

李國權:派四千蚊的理財新哲學

文:李國權(大南社區幹事、註冊社工)

2017/18年度,政府財政盈餘高達1,380億,全民要求政府還富於民,派錢呼聲不絕於耳,但財爺堅拒全民派錢,推出架床疊屋的「關愛共享計劃」以求紓解民怨,申請機制異常複雜。

2016年開始,政府每年恆常撥出30億元推行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政府預計支援全港20多萬戶基層家庭,但最終受惠個案卻不足目標四成(約59,600宗申請)。時至今日,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只批出12億3000萬。當中行政費用與津貼開支比例高達1:5,每宗申請居然要用3,936元作為人手及行政開支,甚至比單一月份津貼額為高。縱有低津扶貧措施,香港貧窮率仍不跌反升,看來亦不無道理。

▌ 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

派四千蚊的理財新哲學b

再看看大企業在是次預算案中的得益,絕大部份措施均在「無需審查限制下」,資助收益豐厚的大企業作科技發展及商業營利,撥款金額達500億,完全是揮金如土;而勞動階層的小市民只得$4,000,還要又審又查又扣減。這種嚴重傾斜的分配實在令大眾極度不滿,無論香港順境逆境,財富仍是集中在富人手中。

▌審查如何派錢,也是使錢的一部份

派四千蚊的理財新哲學a

回望過去,政府2011年全民派發$6,000,人均行政費用只須$18,簡直是天壤之別。政府現在將關愛共享計劃交予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如根據低津方式處理,隨時市民派$4,000時行政費也用上$3,936,一份津貼用兩份公帑。扶貧力度減半,「寧願用多一倍錢審查,也不能派多一蚊」,財爺「理財新哲學」實在考起香港市民。關愛共享,原來都可以好複雜。

其實,簡化審查及行政程序有助大幅提升津貼本身的具體扶貧成效,社區前進建議政府如要透過「派錢」作為資源再分配的措施,不應設下繁複的審查機制,應全民共享。如政府堅持要向市民「又審又查」,何不參考過去「N無津貼」申請措施,只需要簡單申報便可申請,亦可將原本浪費的行政費用撥出,大幅提升關愛共享計劃的津貼金額及其扶貧成效;減少不必要公帑開支,也是官員的重要責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