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The Idea of Exchange

The Idea of Exchange

史前,人類以物易物。你想要牛奶,我想要雞蛋,大家雙向需求吻合,就成交。須知道,這種巧合十中無一。特別是文明發展越耐,人類的需求越複雜多樣,以物易物便難再滿足人類的需要,所以金錢就出現了。

有了錢,交易方便了。即使大家需求不一樣,也可以藉著「金錢」的中介單位,進行交換,滿足彼此需要。漸漸,大家的追求由實在的物質,到虛浮的中介物(錢)。工作是為了錢,有錢才能買自己需要的東西。漸漸,人類和生產物之間的距離拉開了。隨著生產分工越趨仔細,人與人之間的隔膜更厚更明顯。漸漸,我們物理上很近,心卻很遠。究竟我們是在進化還是異化(alienation)的軌道上呢?

這是一場交換,不是交易
在物欲橫流的香港,居然有些人反其道而行,推廣「交換」(Exchange)的概念。

Book x Change
在2011年尾,Book x Change首度開推。創辦人Marcus相信藉著書的交換,促成人的互動。上星期(4月19)還是我第一次參與這個書本交換大會,感覺蠻震撼的。換書人數可不少,大家就把書放在中的床褥上,各人介紹自己及其自攜書籍,之後自由揀書。每次換書會都有主題,就像我去的那一場,是「論盡韓國」,邀請了韓國研究博士生Steve Chung到場分享。從各人介紹書籍到分享會,在場的新朋友舊相識都很活潑,大家都沒有隔閡,也沒有生外地熱烈交換看法。說的都不是平日朋友們見面講的風花雪月,而是家國歷史社會,看起來很大很講說的命題。在這裡,你看到的書,遇見的卻是很多了不起的腦袋。

Here
恰巧,Book x Change的場地合作夥伴Here同樣是推動交換的文化。Here的老闆Stanley透露,他們除了出租場地之外,本身亦都會舉辦「鞋盒交換」的盛宴。每次參加者帶一個鞋盒的東西來交換,各取所需之後,剩餘無人認領的物資,將捐到志願團體,直送至有需要的人手裡。

這一個晚上,我很高興能夠見證兩場理想的實驗。表面上,交換的是物件;實際上,卻是對話、意念和情感的流動。人類是很有趣的動物,我們有獨處的需要,同時我們也渴望被群體認同。藉著手上的書或鞋盒(其實都不過是道具),引發一群陌生的人燃點起對話的火花,達到打破城市人隔膜的效果。這實驗從個人情感需要出發,又不忘與社區的連結。教都會人卸下防衛的盔甲之後,將對身邊的關愛的小圓圈,一步一步推開去,燃亮起一個社會。

這都是很棒很棒的點子,雖然規模都沒有很大,但大家都一直在默默地嘗試。我真心有種感覺,香港不是“This city is dying”,這裡每天都很有多有趣而又有意思的happenings。打開雙手,張開雙眼,郁悶的城市也能變化出色彩!

(Here在5月25日將有一次鞋盒交換活動,有興趣的朋友可到以下連結獲得更多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63039333863082/?ref=22

(Photo credit: Stanley Lee)

(原文首發於吉暝水部落格,參考連結:http://movingfromhere2there.blogspot.hk/2013/05/the-idea-of-exchan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