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四萬隻雞何處尋?

四萬隻雞何處尋?

圖一:1952年1月20日的《華僑日報》(MMIS Public Library)

近年,本土意識的興起令不少港人重拾對香港農業的關注。購買本地菜、本地魚、本地豬和本地雞的熱潮一直力久不衰,不信的話可到本地肉檔看看。可是,在這股熱潮沒有退卻之際,特區政府卻早於2005年推出「家禽農場自願退還牌照計 劃」,間接強迫162個家禽農場終止運作。截至2015年,香港只剩餘29個家禽農場,令本地生產的鮮活雞隻數量供應大幅下降。

不過,上世紀五六十的香港卻是家禽業的輝煌時代,而位於元朗屏山的「中山農場」是當中的佼佼者,當年養有肥雞約四萬隻!1952年1月20日的《華僑日報》,曾對農場作以下的報道:

「中山農場設於屏山公路旁,地點適中交通便利……場址佔地廣達三十餘萬方尺……現共有大小雞屋六十餘間,大雞屋長達三十餘尺,可容成雞千餘頭。」

農場規模龐大,各項開支自然較高,而飼料支出佔養雞成本的60%,飼料每日支出更逾一千多元(1952年)!雖然營運成本高昂,但農場卻成功控制成本,更出現盈餘,可見其營運方式是可持續的。《華僑日報》的報道引用了例子一則:

「……(中山農場)在過去兩年中,全港養雞業不景氣,在四百餘家農場倒閉達三分二的大風暴中,該場不唯屹立如X,年終結算且有巨額盈餘,這種穩健經營,能夠高膽遠矚的手法,確是值得農場業中人傚行的。」 

圖二:中山農場訂購的格磚單據(筆者藏品)
   
可是,中山農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卻是它的育雛舍。農場的育雛舍可養育雛雞一萬頭,並採用購自美國的「保姆器」養育雛雞,成功提升生長速度,減低死亡率。連時任農林畜牧官胡禮氏巡視農場時,稱中山農場為新界眾多農場中「大有前途的一個」。    

圖三:中山農場訂購鋼網的單據(筆者藏品)

由於中山農場年代久遠,六十年代後的發展暫不可考。在上述報道刊出後一年,農場獲邀參加在荔園舉行的「民辦農場產品展」,但詳細情況仍需考究。筆者只知農場在1958年的11月21日,曾在九龍的「廣昌號」和「恒發隆銅鐵號」分別訂購鋼網和大中格磚。相關訂單的用品,或許是用於興建新式雞舍,或作維修之用。

雖然有關「中山農場」的相關知料不足,但不能否認,香港家禽業在五十年代已經十分發達。以當年的規模比較現在,「中山農場」甚至可成為上市公司呢?

Reference:

香港便覽 - 漁農業

中山農場養鷄四萬新法育雛規模宏大 二萬鷄歲底應市門市日銷數百頭。(1952年1月20日)。華僑日報

民辦農塲產品展下月在荔園開幕 粮食動植物農具醫藥三十餘類洋洋大觀。(1953年3月25日)。華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