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鬍子

鬍子

圖片來源

前陣子,因應大學課程的要求,我跟一行廿多個同學往內地交流,感受內地文化和見證環境的變遷。儘管出發當日多次點算行李箱內的個人物品,但到埗後發現依然有遺漏 - 剃鬚刀,大概是大部分男生捍衛外表整潔的必需品。可能越是貼身的東西,偏偏最容易被遺忘。而我就這樣帶住遺憾開始了旅程,一抹的缺憾美成為了序幕的主調。

將錯就錯,我沒有在當地買一個新的剃鬚刀,(或許是自己的執著,就是不會在外地買貼身的物品,尤其身處在異地,沒有自己氣味的用品,總欠缺一點安全感),日子一日一日地過,臉上的鬚根越積越長,可說是形象轉變,同行的書友評價好壞參半,要麽說這個形象豪邁,要麽說感覺外表骯髒。

面對這些評價,我笑着點頭,旁人不明白,新的形象不只為好看與否,也為了生活的便利。試想想,一大清早不用刷牙後,在行李箱中掏出一大支剃鬚膏,再小心翼翼在臉上左右刮刮,快則是數分鐘便可,慢則動輒花上十多分鐘。某天,一個外國同學笑說,長了鬍子的我有點像街頭表演的藝術家。我一聽喜形於色,尤其是崇洋的我,算是一種讚美。

一星期回程後,臉上的鬍子已經剃的乾乾淨淨。某個晚上回校, 剛巧碰上課程助教,逐問我為何放棄新形象。我笑而不語,旁人不明白,新形象總不能純粹為了生活便利,也要顧及適合自己與否,然後才發現自己都不太享受當街頭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