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借睡婆婆看社會「有人」

在媒體大肆報導賊劫睡婆婆一事,熱心市民蜂擁而至。我至今看過數種善舉的報道,包括:500元買報紙、小孩送零用錢慰問、兩日獲捐逾10萬元等等。本來我以為自己已盲目看待這種蜂擁式的「關懷」......直到我看到香港01的報導,不得不令我把心底話說出來。報導裹附載了多張照片,正解讀社會「有人」的不同行為……

有人在婆婆睡著時,將雪糕放在婆婆手中。

我看得心裹滿是憤慨和無奈。這種行為是善意地做壞事。如在我探訪無家者的時候,總見證嚴冬日子必定出現送棉被一樣。當然,「有人」背後的想法一定是帶著善意,一切的想法不過是停留在自我間的施受構想。送雪糕的想法,背後可能僅是:「我會食雪糕消暑,那麼炎夏裹收到雪糕一定很快樂。」對於婆婆的處境,甚至沒有多想。年長的婆婆會否因病歷不能吃甜食,我想「有人」應該完全沒有想過。結果,「有人」用心把雪糕帶來,還發現睡婆婆睡著了,惟有牽強地把雪糕放在婆婆手中。還有伴隨婆婆身旁的無數食物和水,反映著社會很多人都有相同的心態。

我覺得,與其花時間構想婆婆的需要,還不如透過傾談明白她的需要。我想,她不會跟你表示她需要一口雪糕,或是食糧。

有市民到場向睡婆婆拍照。

「有人」用拍照紀錄、表達,可能是日常習慣。他們還配上文字幾句放上社交平台以示關心。這種片面關心的行為,我呼籲大家按下快門前先細想。這種舉動不但是個「消費」的心態,也令被攝者難堪。拍照睡婆婆是標籤她的遭遇,默認她是弱勢,假定她需要被同情。其實,她和其他檔販沒有分別。買報紙雜誌的時候,留步多談兩句,就已經很足夠。

入夜後,立法會議員蔣麗芸到場探望睡婆婆。

刻意提及議員的出現,並不是想討論這種到場探訪是否抽水做show (這些問題留待大家自己思考)。我是想提醒議員對社會的影響力。捐贈金錢及物資的人就算再多,都只屬補救性質。更甚者,新來的新聞及消息出現,睡婆婆、無家者及拾紙皮的基層人士便會暫被遺忘,他們的故事偶爾如節慶般出現,不停輪迴在「受注意、被關心、再忽視」的循環中。社會的問題,再無用的政府是應負有責任去處理。透過適切的施政、法律的訂立去改善弱勢生活,這個才是治標的方法。除了民間發起,由議員去推動政府施政是很重要。

受訪的蔣議員表示:「希望社工能幫助婆婆,但應勸婆婆身邊唔好擺咁多錢」。議員的身份和市民並不一樣的。他們所提及的希望,是可以透過議會中發聲及投票實踐出來。我們除了個別在網絡上表達意見,我認為更要好好利用這些民選代表(議員),推動議員從施政改善社區。選舉臨近,希望大家都慎用選票,投選為社會做事的代表出來。

近年來,我們的社會似是流行「當一刻慈善家」的心態,對籌集金錢和物資尤為熱衷,卻缺乏以支援者的角色長期投身義務。我在LightUp焦點行動支援無家者的行動中,也不乏見到一次性參與的問題。也許關懷睡婆婆一事,正是反映著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好好運用善意、如何不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支援他人。

(以上只屬個人意見)

文:Christine Leung @LightUp 焦點行動

圖片來源:
【有片】睡婆婆獲贈鮮奶雪糕 物資遍地 女鐵騎:她需要的是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