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從軍事學檢討佔領運動的得失

從軍事學檢討佔領運動的得失

928香港爆發了「遮打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當日示威者原本由金鐘兩邊佔領馬路中心地帶,欲把佔領中環由金鐘作為陣地,一步一步推向香港的金融中心。

未幾,警方違反國際守則向手無寸鐵的示威者87枚催淚彈,部分示威者馬上退出金鐘,轉戰灣仔,並轉移至旺角、銅鑼灣,此時大部份警力在金鐘一帶與示威者對峙,無力分兵到旺角、銅鑼灣等地 令佔領運動遍地開花。

928為彈性防禦

普魯士的著名軍事家克勞塞維茨(CarlvonClausewitz,1781-1831)曾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故我們大可從軍事學上分析,當日示威者的成功是在於機動性強,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採取彈性防禦(defense elastic),用全面且深入的防禦來延遲,而非阻止前進中的敵人,即毛澤東常說的以空間來換取時間。彈性防禦避免将部隊分散於前方漫長的戰場上,亦盡量避免作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簡言之,彈性戰術正正是928運動成功的主要原因。

旺佔乃屬前沿防禦

惟當佔領由運動戰轉為陣地戰,在戰略上由彈性防禦改為前沿防禦(Forward defense),前沿防禦是否能夠成功,關鍵在於防禦一方是否擁有絕對優勢,利用消耗戰的方法消弭對方的兵力。928後,示威人士把部份主力集中在街頭上長期留守,行此法必須要有大量軍力,並且要倍於敵人,不然對手「十則圍之,五則攻之」,示威者必受有軍備軍力上有明顯優勢的警察黑幫愛港力等人的圍攻,最後終被消滅或受重重打擊。由此可見,此並不符合示威者的條件,更是放棄了彈性的優勢,實在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長。

結語

從回正軌,日後任何佔領應以彈性防禦為本,畢竟市民的時間體力有限,長期消耗不利於自發的群眾運動,而對方本為職業「軍人」,如此一比,示威者必無以為繼。日後,示威者可考慮放工式或假日式佔領,不必留守,而地點每每不同,出奇不意,攻所無備,方能以弱勝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