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衝擊以外: 記倫敦反高等教育削資大遊行

左翼21成員李敏剛於英國倫敦報導

在剛過去的星期三中午,英國全國學聯 (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 及全國大學及學院教職員工會 (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 聯手在倫敦發動了大遊行,反對保守黨及自由民主黨聯合政府在政府開支檢討 (spending review)中提出削減本土高等教育資助近四成的提案。

約五萬二千名師生和市民參與了遊行,大隊由各倫敦各大專院校,經特拉法加廣場、廣寧街首相府、國會大樓及保守黨總部後,在Tate Britain 前集會,大會主持更一度宣佈參與遊行人數達八萬人。全國大學及學院教職員工會的發言人在大會中指,這次遊行是歷史性的。別說英國高教界,就是倫敦本身已經很久未有過如此大規模的、以大專師生為主體的遊行。事實上,由警方以至主流媒體,甚至遊行的策劃者本身,都沒有預計到會有如此多人參與。因此,整個大遊行充滿著勝利的亢奮。

首相卡梅倫和副首相克萊格是整場示威針對和揶揄的對象。其中一位示威者就抵死地寫著: “Did you pay for your degree David?” ,二人的紙製醜化假人都是遊行中常見的道具。遊行主軸是提倡教育乃是人權,控訴政府的財政改革短視; 也有的視自由民主黨背棄之前不會削減高等教育經費的競選承諾,其中叫得最多的口號是”You say Troy I say scum”、”you say cut back, we say FIGHT BACK” ,在在直指保守黨政府和開支削減。遊行隊伍所過之處,很多車輛都嚮安致敬。


遊行的主體是全國學聯及各院校的學生會,他們的訴求主軸都只要集中在學費增加問題之上,要求凍結學費。再強一點的,則叫出了「教育是人權」,要求免費大學教育。但除此之外,其他的參與團體訴求多樣。尤其值得留意的是有不少左翼團體參與。遊行的訴求也多有溢出教育以外,控制右派政府的短視、不公、欺騙,甚至有示威者打出反對新自由主義意識型態的旗幟。




在香港媒體甚至英國主流媒體所聚焦的所謂「暴力」之外,這次倫敦歷史性的大遊行之所以震撼英國,是因為這是人民反抗右翼政府的第一擊。在十月中,聯合政府公佈了財政檢討建議,準備大幅削減公共開支。其中對高等教育的削資達四成,而且由於醫學、工程及理科科目的資助都會保持不變,削減都集中在人文及社會學科,對高等教育衝擊極大。同時,政府亦建議把原有的學費上限提高,令不少本土學生將由一年約三千鎊學費漲到近九千鎊。

政府指改革乃係對高等教育資助結構的調整,並將支持和鼓勵大學及社會提供更多的獎學金予有需要的學生。這和聯合政府所謂「大社會」的改革思路一脈相承: 削減被「濫用」的公共開支,改為只對「弱勢」者提供資助,同時鼓勵民間互相幫助,聲稱這是既能減少官僚浪費,同時又能保持社會保障的良策。

在這些煽動性和標籤性、卻沒有實證基礎的右派大論述包裝之下,聯合政府曾吹噓建議得到大部分國民支持。事實上,自政府發表了財政檢討之後,公共論述一片死寂,除了財務研究中心 (Institute of Fiscal Studies)發表報告指檢討建議對窮人比對富人更不利外,基本上沒有反制的論述。工黨在大選中亦認同削減公共開支,自然遠遠不能根本上否定政府的主張。

這次大遊行卻正正刮了右翼政府的一記響亮耳光,也為左翼論述打了一支強心針,並提供了機會給不同團體思考和宣傳反制右派政府的方案和論述。在遊行之中,不少團體就嘗試開出反制方案。如筆者就收到傳單,要求用削減海外駐軍,用節省下來的軍費補助政府開支。在集會中,聲援的工會團體 Trade and Union Congress (TUC) 更叫出了「不要懲罰學生,而應要懲罰那些銀行家」,得到集會者的歡呼支持,久久不散。

事實上,我們也應反思: 到底令政府所謂「財政困難」的禍首是誰? 令國家的經濟低迷的原因又是甚麼? 為什麼當投資銀行和大企業一間又一間地倒閉拖垮國民經濟時,我們的注意力卻竟然轉到向基層和學生開刀來「振興」經濟? 為什麼不是由那些主導經濟的大企業家為經濟崩潰負上責任? 為什麼不是向他們抽稅,卻是向基層和普羅市民開刀削減福利? 當這時右派意圖引導輿論轉移視線,這正反映了足以扣緊民眾被剝削的苦況、同時可以將其上升至政治和經濟大圖像的反制論述的重要。

當然,英國主流仍未形成對右派批判的共識和論述,這也當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亦正需要運動和連結來蘊釀。但這次遊行得到廣泛支持,也不是所謂暴力鏡頭所能掩蓋。反抗剝削的意識和力量正在凝聚,這次遊行只是開始,不是終結,這也是遊行之所以是歷史性及值得重視的原因。

「左翼21」是由一群有志於推動社會平等及進步的朋友所組建的平臺,以凝聚香港的左翼力量,建立和推廣左翼分析及主張。我們將透過討論交流、學習、出版等,介入社會時政,參與和支援勞工運動及社會運動。我們認為,一個理想的社會,必須顧及廣大勞動階級的福祉,維護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消除性別、族群之間的不平等,同時尊重不同性取向群體的權利。這一理想社會,必須依靠群眾自下而上的民主參與和推動,同時需要不同群體透過共融互助來合力創建。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站:http://left21.hk/
facebook: bit.ly/left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