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長遠房屋策略系列之二:上水區劏房一開十 團體:資助都無可能買得起

長遠房屋策略系列之二:上水區劏房一開十 團體:資助都無可能買得起

北區基層權益聯盟、天主教勞工牧民中心(新界)、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聖雅各福群會土作‧時分、關注北區基層權益小組
《石湖墟劏房戶居住及經濟狀況調查》新聞稿

本港的劏房問題嚴重,「北區基層權益聯盟」更發現現時劏房分佈有向北擴散的趨勢,新界上水石湖墟一帶出現為數不少的劏房,數目達639個。根據聯盟的調查,受訪的石湖墟劏房家庭居住面積狹窄,逾五成的受訪者居於少於或等於100平方呎的劏房單位,近七成受訪家庭的人均面積少於60平方呎,屬房委會定義下的「擠迫戶」。居住環境擠迫,但租金昂貴,超過五成的受訪家庭的平均呎租是30元以上,租金平均呎價「媲美」豪宅,而部份受訪劏房住戶更被業主濫收水電費。

「北區基層權益聯盟」由天主教勞工牧民中心(新界)、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及聖雅各福群會「土作時分」組成。聯盟於本年10月至12月初期間,透過目測檢視石湖墟的劏房數量,並透過方便抽樣的方法,以家訪的形式成功向100戶石湖墟劏房住戶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他們的居住及經濟狀況。

1. 劏房居住環境問題不容忽視

聯盟發言人指出,調查發現有逾九成(90.1%)受訪者的人均單位面積是少於100平方呎,遠低於2014年房委會公共租住房屋租戶的公屋人均單位面積:13.0平方米(約139.9平方呎)。按房委會的定義,若人均單位面積平均數是低於5.5平方米(約59.2平方呎),該單位便屬於「擠迫戶」。是次調查就發現,有近七成(67.9%)受訪家庭的人均單位面積少於60平方呎!可見受訪家庭的居住環境狹窄,個人生活空間嚴重不足!

另外,超過四成(47%)受訪家庭表示租住的劏房缺乏通風系統、三成(30%)受訪者表示居住單位曾遇到滲漏水及蟲鼠滋擾、超過兩成(26%)受訪者表示曾遇過石屎剝落,反映出劏房住戶正面對惡劣的居住環境、樓宇結構、衛生治安等問題,情況值得關注!

2. 劏房昂貴租金,呎價更勝私樓

調查顯示,有超過四成(41.9%)受訪者認為現時所付租金非常昂貴,超過七成(75.9%)受訪家庭上月房租高於 $3000。從平均呎租而言,超過五成(52.6%)受訪家庭的平均呎租是 $30以上,呎價遠高於差餉物業估價署提供的私人住宅各類單位平均租金(位於新界的430平方呎以下的私人住宅,平均租金是每平方米月租 $258,即每平方呎月租約 $24),石湖墟的劏房住戶正面對著租金昂貴的情況。

3. 繳交費用欠缺透明度,劏房住戶遭濫收水電費

調查亦揭示,受訪劏房單位的業主收取水電費缺乏足夠透明度,分別逾七成受訪劏房家庭表示,不知道業主每度電(70.8%)及水(77.1%)的用量收費。另外,調查結果發現,有受訪劏房住戶遭業主濫收水電費,根據中華電力有限公司及水務署的收費機制,現時的電費及水費收費水平分別是每度$1.1和最高每度$9.05。在知道電費收費的受訪家庭下,超過八成(82.1%)家庭的表示須繳付每度$1.2或以上的電費;另外在知道水費收費受訪家庭中,所有住戶(100%)均表示需要繳付每度$10或以上的水費。這顯示部份受訪家庭被劏房業主濫收電費及水費情況嚴重。

4. 劏房開支大,基層家庭經濟壓力愈大

受訪者上月的家庭總入息中位數為10000元,比較2011年人口普查中石湖墟的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21,250元,這顯示受訪劏房家庭收入偏低,正處於貧窮狀態。面對高租金和水電費的經濟壓力下,超過四成(42.7%)受訪者表示過去三個月家庭每月收入只能僅僅足夠應付每月開支,更有兩成受訪者(20.8%)表示入不敷支。

5. 香港房屋供應不足

調查發現,有接近七成(68.3%)受訪家庭表示正輪候公屋,當中超過四成(45.1%)受訪者已申請公屋四年或以上,受訪家庭平均輪候公屋年期為3.3年。這顯示出政府未能兌現「三年上樓」的承諾。以新界區為例,政府有關當局指出新界區公屋於2017/2018年度降至零供應量。換言之,大部份劏房住戶短期內都不能入住新界區的公屋,被迫繼續租住環境惡劣的劏房及承擔沉重的租金和生活開支。

6. 大多數住戶需跨區工作

調查指出,超過六成(63.5%)的受訪家庭表示在職成員需要跨區工作,並大多擔任基層職位。這表示劏房住戶需要應付額外交通費和成本到其他地區工作,對家庭帶來更大經濟壓力,同時反映區內未能提供工作機會予區內居民。

政策建議

聯盟指,受訪劏房住戶居住空間不足及環境惡劣,同時亦面對高租金及被濫收水電費的情況,這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不少負面影響。聯盟促請政府正視問題,首先要增加公屋供應,讓合資格的家庭盡快入住公屋,減少對生活環境和經濟的負擔。聯盟同時亦建議政府重設租金管制,避免業主任意加租,讓基層家庭能紓緩租金對生活的壓力。

鑑於濫收水電費的情況,聯盟則促請機電工程署、水務署及電力公司加強監管,並加強公眾教育,提高大眾市民對水電收費的知情權,確保基層劏房家庭有較公平的待遇,保障其生活。

面對港鐵「有加無減」票價調整機制蠶食工資,北區居民面對更龐大的交通費支出,這亦造成他們額外的經濟壓力。聯盟建議政府放寬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的入息及資產上限,並提高津助金額,進一步減輕基層的交通費負擔。長期而言,聯盟建議增加北區就業機會,建立更多社區支援網絡和社區資本,而非延續單一的「產業發展」模式,從而讓區內居民能夠在本區就業。

最後,聯盟指出根據扶貧委員會2013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所得,北區於全港十八區中的貧窮率排行第七,經福利介入後的貧窮率(15%)亦較整體(14.5%)為高;當中,長者、兒童、非綜援在職貧窮人士的比例均高於全港整體水平。可見,政府單以收入界定貧窮線和扶貧措施未能實際處理實質貧窮問題。事實上,超過六成受訪家庭的收入未能應付生活上的基本開支。這已証明官方貧窮線只是用以統計,劃定貧窮線後,基層家庭生活依然捉襟見肘。再者,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亦遲遲未能推行,在職貧窮仍未有效解決。

聯盟建議政府調查研究不同家庭組合的基本生活開支和所需物品或服務,以開支模式釐定基本生活保障線,避免因個人或社會風險以致入不敷支。另外,政府應正視問題和貫徹其扶貧的決心,應將「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的撥款於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議程中調前,然非借「拉布」為由而延遲有關撥款審批,令在職基層市民繼續受苦!

【草根.行動.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