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誓要入刀山

前言:

翻閱紀錄,第一篇刀下留人寫成的年份是2007,之後就是去年的我們都是珍姐及回應: 李巧珍與陳碧樺。

由此看來,香港人劏大陸客可謂經驗豐富,幼承庭訓。

正文:

問題是,為什麼他們明知香港是個狂盜之城,仍誓要入刀山?

以下,是一些可能答案:

1. 盜亦有道的香港人

儘管曾有老遊客懷疑曾被導遊活活氣死的個案,但大致上,在香港消費依然是安全的--至少你不會買到混入甲乙丙醇的假酒,也不容易買到不含牛奶成分的奶粉,只要你堅持購買產自國外的貨品。有人以為,香港之所以成為國內豪客的大商場,主因是香港仍是免稅的自由港,顧客可以購買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品牌;也有人以為愈來愈多大陸人來港消費是因為國內通貨膨脹加劇,但港元因聯繫匯率而偏軟,於是出現了人民幣買港貨的八五折優惠價。

表面看來,這些都是事實,但愚見以為,更重要的原因,是盜亦有道的香港人只要錢,不要命的江湖義氣,打動了我們同胞的心。

試想像一下,你帶著妻兒出了城到了香港,吃著火窩唱著歌,怎料那強盜經理在結帳時跟你說,剛才那壺極品大紅袍盛惠三千。

那戴上金絲眼鏡的男經理,和梳著小丸子頭的女知客,還要在一唱一和:

「喝茶不付錢是狗」、「人窮消費不起便不要來了」、「你今天不開心,你們這一年都不會開心」

你本來就心有不甘,但一想起去年的同一時間,你同樣帶著妻兒出了城,吃著火窩唱著歌,就在你上廁的一刻,你發現那廚子竟然在湯裡猛加一滴香...就和剛才三間店一樣。

你決定硬生生的把氣吞進肚子裡,還乘機教訓妻兒:「你們懂什麼,這是高檔餐廳嘛。」

就在這時,那戴上金絲眼鏡的男經理馬上表演變臉:「這是我的名片,送你兩張優惠卡,下次再來時用吧!」

就這樣,你們渡過了愉快的一夜。事後,你還把那優惠卡送給領導當人情呢。

事實上,五六十年代鎖國開始,我們香港人一直發的都是國難財。只要我們國家生產的貨物質素仍然維持目前的水平,香港人就好像賭王名言一樣「想窮都難」。

2. 補償心態與情感溢價

曾經從長輩口中聽到以下的一個故事,話說一個曾在外資公司打了一輩子工,長期被外籍上司侮辱的中國籍員工終於榮休了。

就在他退休的一天,他請了全公司上下的人吃大餐,獨欠那「鬼頭」。

後來,他還故意到「鬼頭」的家鄉一遊,並故意拿了雙骯髒的鞋到當地的鞋店要人家把鞋擦乾淨。

類似的行為,和近年愈來愈多成年人不惜斥巨資於網上競投兒時無力得到的玩具一樣,同屬一種補償心態,而為了填補這些心理上的不平衡,他們多不介意多花一些情感溢價。

香港,對於出身自國內最大的城市如北京和上海的人而言,可能只剩下「嗤之以鼻」四個字,但對於佔國內人口最多的二三線城市甚至鄉郊地區而言,香港仍然是他們童年時的「麥加」或「香格里拉」。

再加上早年的港星港劇和港產片多年的洗腦,國內客自然對香港心存憧憬,也願意花大錢「到此一遊」。

後記:

儘管王迪詩早前提出的「奶粉港」概念(見賣奶粉是香港的出路)曾引起廣泛討論,惜其後出現的奶粉短缺恐慌卻反映部分香港人仍然未能明白老曹經常論及的「勢」。

本文的下集「香港人該如何站著賺錢?」,將會探討有關問題。敬請關注。

延伸收看:

三師會之香港旅遊真樂趣

原文(含連結)
http://tommyjonk.xanga.com/740774695/%e8%aa%93%e8%a6%81%e5%85%a5%e5%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