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退休保障刻不容緩

在特首選舉期間,兩位候選人也分別提出改善退休保障。唐英年提出每位長者每月三千元,梁振英也提出雙倍生果金,但增設審查。全民要求多時的全民退休保障,依然不聞樓梯響。

現屆政府無心推動全民退保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轄下的退休保障事宜小組委員會於四月二十一日舉行了第六次的會議。是次會議一共有四十多個民間團體出席,表達他們對全民退休保障的建議及提出方案。出席的團體包括:清潔工人職工會、民建聯、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工友權益聯社、老人權益中心、中產關注退休保障陣綫、女工合作社等。當中不少團體均表示現行政府退休保障的三條支柱:社會保障制度(包括綜合社會保護援助、高齡津貼和傷殘津貼)、個人儲蓄及強制性公積金,不能讓長者過有尊嚴及穩定的退休生活。他們促請政府盡快落實全民退休保障。政府統計處於2007年公佈的「二零零六年中期人口統計」資料顯示,預計於2033年將會每4個人之中約有1人是長者。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政府一早便知道。但是老人權益中心的代表盧少蘭於會上表示,他們爭取全民退休保障已達八年,政府一直都沒有聽取他們的意見。特首曾蔭權更於一月的立法會答問大會上稱全民退休保障無共識,在今次會議上,出席官員亦未有就團體要求全民退保作回應。

審查制度關卡重重

會議上多個團體強調全民退休保障應該是免審查。因為免審查制度不但是香港政府對長者長期貢獻的肯定及敬重,而且可以減少標籤效應,令到所有人都得到保障,特別是有經濟困難的長者。現時許多長者都因為申領綜援需要入息及資產審查,感覺被「查家宅」及手續繁瑣而不願申領綜援。在申領綜援以家庭為單位的制度中,子女需填寫俗稱「衰仔紙」的不供養父母證明書,以證明子女不能供養父母,長者才能通過入息及資產審查。此舉實令長者及子女十分尷尬及卻步。更甚的是,申領綜援及生果金的資產限額甚低,資產限額下的積蓄根本不能夠應付患重病等危急事故。現時單身長者的資產限額為38,000元,而單身人士申領普通高齡津貼的資產限額為186,000元,每月入息限額為6660元。為了應付緊急情況及日常的醫療開支等,他們每月只能以一千至二千多元生活。每天只得數十元的生活費,實是捉襟見肘。

席上的勞工及福利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陳蔡寶珍女士表示資產審查不一定會導致標籤效應。她認為政府亦有推出的免審查的社會福利,如醫療卷,而審查機制不只實行於長者福利上,如申請公屋設有資產審查。可是,任何人只要打開報章,總會看見不少涉及綜援戶的新聞,如「八號波累綜援戶冇飯開」、「綜援戶網秘撈」等。他們有否想過媒體為何要提及甚至放大某宗新聞的當事人是綜援戶呢?這不是在標簽綜援是貧窮、騙子麼?而候任特首梁振英於政綱中提出在現行的生果金基礎上,增設2,200元的特惠生果金,申請人需經簡單的入息及資產審查。此舉其實與現行綜援及生果金無異,其審查制度一樣令有需要的長者得不到經濟援助。筆者亦認為生果金設審查是可笑的事情。試想想子女要求父母每月收入要於特定金額以下才給予家用,是多麼荒謬?由此可見,政府官員對現時社會中的標籤效應並無觸覺,亦不理解免審查的退休金對長者予以敬重感恩的原意。

強積金無效

在現今的社會下,人生被分為三個階段:受教育,工作,退休。政府對我們的人生予以最多的扶助可以說是教育的一環,但其幫助隨我們的歲數減少。因為現時政府只重於經濟發展,只要市民的勞動力,卻不肯為我們勞動後的生活負責。政府更以強積金為手段將我們的退休生活拋給市場,以增加市場利潤。強積金制度不但不能覆蓋所有「打工仔」,如日漸普遍的零散工,及嚴重忽略家庭照顧者,而且制度向市場傾斜,蠶食市民的退休金。強積金一方面管理費高昂,另一方面實質上是強逼市民把儲蓄放入金融市場投資。許多時候市民根本不認識自己的投資項目,白白地輸了退休金。另外,強積金的對沖制度容許顧主於已供款的強積金中,抽取部分作為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此舉使很多員工的退休金於多次對沖下減少,令強積金的退休金額根本不足以支持退休生活,違反強積金作為退休生活保障的原意。

至於政府經常掛在口邊的現行退休保障的第二條支柱一個人儲蓄方面,大部分基層員工每天都是「餐搵餐食餐餐清」。在現今的香港社會,對基層員工而言,要維持每日生活的開支已經用去他們薪金的所有。他們不是不儲蓄,而是無錢可儲。會議上,香港家務助理總工會的代表指出,現時家務助理零散化,每人每日只上班數小時,有時一星期更只能上班三、四天,收入不穩定,亦缺乏勞工保障。他們可以有多少的儲蓄?就算有儲蓄,亦不足以支持他們退休後生活於百物騰貴的香港。第二條支柱對於大部份的香港人─基層員工只是一根牙簽。

眼看政府提出的現行三條退休保障支柱:社會保障制度、個人儲蓄及強制性公積金,要不因政府對民生的不理解而倒下,要不因政府對資本的偏愛,反而威脅市民的退休生活,卻一直拒絕承認現行退休保障的不足,更輕視民間對全民退休保障的要求,這個政府對於市民有多少的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