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通識教育人才流失之迷

提筆疾書,無意於迄今之教育內涵上立見新意,卻有感於世俗人心之謬誤與迷障,不得不自告奮勇地以越俎代庖之態,大聲疾呼幾句,盼得「鐵屋子」之效。通識教育發展至今,已經有好一段時間,但是對於通識教育一科的理念,歷年以來,太多的教師和學科主任都顯得一知半解,更有甚者是不少校長都未能加以正視,敷衍了之。也許筆者於此,未免有點偏狹,需知教育可非「一籃子」而論,一所學校如此,別所未必如此。這種想法筆者以為甚是,無可厚駁,然而探索之路,戰戰兢兢,走歪了的不能自知,走對了的又未敢勇闖,於是裹足不前,徘徊不進卻比比皆是。以下大抵可算是筆者的個人經驗與觀察所致,雖淺見非常,但仍想訴諸同儕

教育制度遺留下來的「毒瘤」,無法切去,普遍學校為應付毒瘤,不得不仿夏禹「疏導」治水之法,為了排解,結果「毒瘤」似乎治了,卻又患上不治之症。到底甚麼是「毒瘤」?甚麼是「疏導」?昔日教育統籌局為香港未來需要,按課程發展有關單位制訂課程,配合三三四學制,推行通識教育。記得過氣局長李國璋亦曾堂而皇之地站在鏡頭面前,大讚三三四的「花香」。然而,歷年的觀察所見,通識教育出身的教師數量上雖然不斷增加,但是其受聘情況始終未如理想。作為四大核心科目之一的通識教育科,本港學府提供的相關教師空缺,始終遠不如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甚至化學、物理等的教師空缺。這種奇怪的現象,不用訝異,這對於這邊廂推行學券制,那邊廂取消幼兒中心資助計劃的「玩野」政局來看,是有跡可尋的,是可以得到解釋。

三三四學制似是配合通識教育推行,可是它同時亦造成很大的障礙。這就是「毒瘤」的癥結所在。傳統教師任教的科目如地理、經濟與公共事務等科目,因為學制的轉變而被逼關門,於是對於教授傳統科目的教師來說,只有三種出路可以求存:一是轉教其他科目、二是再接受培訓、三是被逼淘汰。這是合理的推想,可是這樣想的話,太簡單化了。官校與津校經營多年,不少學校已經年累月存在著不少遺臣(或叫功臣)。他們都是公務員或是長期聘用的教師,校方動不了他們。換句話說,他們無法被淘汰,於是便只能「疏導」,即是第一、二種的情況了。今日我們可見,任教通識教育科的教師絕少部分是由唸了四年通識教育或相關學士課程出身的教師任教,這就不用置疑了。韓愈《馬說》指出天下並非沒有千里馬,只是養馬人不以千里馬待之,以至千千萬萬的千里馬終被埋沒。今天筆者亦有相同之感,芸芸學子的確有不少相關的畢業生或專才,可是他們都一一無法得到起碼的機會。

筆者無意批評局方到底有甚麼不妥之處,然而情況到底如此,我們就把情況揭示出來。雖或有偏狹之處,亦對不少有意有心有計劃地發展通識教育科的學校或有不公的情況,但是經驗之談,筆者純作一聲吼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