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過節與包裝廢物

 原載於2005年2月12日 《成報》

農曆年步近,又是大肆送禮的日子,也是充斥過度包裝的地球受難日。

 香港政府多年來都不敢碰過度包裝的這個燙手山芋,生怕打亂生意人的飯碗,儼如忘了自然生態這個大飯碗的存亡,也罔顧香港都市垃圾中有兩成包裝廢物的現實。

 香港每日扔掉相當於100輛雙層巴士體積的發泡膠、每天丟棄足以覆蓋12條青馬大橋的膠袋、每一個晨昏間又製造出近400噸的紙皮。這樣的資源浪費,對政府和不少企業而言,不過是一堆冷冰冰的數字,與活生生的自然資源扯不上半點瓜葛。

 全球的消費主義愈盛,飽受過度包裝之苦的國家愈多。以包裝用紙盒作例子,內地每年生產12億件恤衫,耗用的包裝盒子要24萬噸,就是說要砍下168萬棵樹。歐洲的法國也不好過,該國三分之一的家居垃圾都是包裝垃圾。40年前,每個法國家庭平均製造的生活垃圾才220公斤,今天跳了一倍至450公斤。增加的幾乎全是包裝廢物。

 法國的環保部門傷透腦筋搞了一本節日消費指南,苦口婆心要消費大眾理性消費,勿迷戀精美包裝。總統克拉克伉儷在剛過去的聖誕節,所派禮物僅用上簡樸的白紙包裹,上面打個十字形皇家藍絲帶的結,既簡單又隆重,也沒有層層疊疊華麗包裝的俗套。

鄰近國家減廢勝香港

 對於包裝廢物問題,國際上有了不少積極回應,例如推動包裝法,規管過度包裝。綜合歐洲20個實施包裝法國家的成果,整體平均的包裝廢物回收率為49%。其中丹麥的回收率最理想,達到89%的佳績。

 業界普遍憂慮,包裝法會大大增加生產成本。但歐洲的經驗是,該法對業界的徵費偏低。以鐵製容器為例,挪威的業者每使用1公斤的鐵器,支付的包裝費只需港幣7仙至2.5角不等 ,回收率卻高達51% 。

 南韓、台灣、中國和日本等亞洲許多國家也不為西方國家專美,近年相繼推動包裝法。台灣的環保部門,趁農曆年前調查及公布禮盒的環保包裝情況,讓消費者有更多的環保選擇,同時為明年7月1日實施的包裝法熱身。

 再看看我們的鄰邦澳門,民政部門與當地超市、商號合作,呼籲市民送新年賀禮時,盡量少用包裝花紙,並建議在禮盒上改貼政府提供印有「購物講環保 生活更美好」字句的標貼,以示支持環保。

 在對付包裝問題上,連澳門這位特區小弟弟都較我們長進;我們這個做哥哥的,又該如何查找不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