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台灣大選——有問題,無答案

台灣大選——有問題,無答案

選舉展現台灣政治體系的活力和韌性,但對於如何長期維持民主和自治,沒有一位總統候選人有明確的答案。

在理想的世界裡,台灣的選舉與中國或美國無關。它只是讓這個自治島嶼的2,400萬人民,有機會選擇最能滿足他們願望的政治家和政策。但當投票站於1月13日開放時,兩岸關係和地緣政治將給選民帶來壓力。執政的民進黨和反對派的國民黨和民眾黨都聲稱,他們最有能力維護台灣以及和平。

民進黨現任總統蔡英文任期屆滿卸任。民調顯示副總統賴清德領先,國民黨侯友宜和柯文哲緊隨其後。然而,民進黨可能會失去在立法院的多數地位。民進黨一如既往地對北京日益增長的威脅直言不諱,而國民黨和民眾黨則表示,他們將尋求與中國領導人建立溝通管道,同時增強台灣的防禦能力。

然而,主要挑戰仍然是中國共產黨聲稱,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拒絕放棄使用武力佔領台灣。習近平總書記自2012年上任以來,進一步加大了對台灣的軍事和外交壓力。中美關係迅速惡化加劇了台灣問題的緊張局勢。美國與台北保持著廣泛的非官方關係,並透過立法,承諾為其提供自衛手段。總統拜登甚至發誓,面對中國的攻擊,將派遣美軍前往台灣。雖然北京不太可能很快對台灣發動戰爭,但升級、挑釁和誤判可能導致美國和中國,因台灣問題而陷入衝突的風險正在上升。

對台灣來說,這是一個關乎生存的問題。近幾十年來,台灣民主的成功,鞏固加強了台灣獨特身份的發展。台灣的民主和認同越深入,北京就越難確保台灣和平統一。隨著北京開始意識到這一令人不安的現實,它加強了灰色地帶策略,利用軍事恐嚇和資訊行動,試圖瓦解台灣的決心,並採取外交舉措,在國際上孤立台灣。無論誰贏得總統寶座,都會在接下來的四年任期內,面臨來自中國的更大壓力。如果是北京深感不信任的賴清德當選,這種壓力可能會以更具侵略性的軍事形式出現。如果是侯友宜或柯文哲,台灣政府可能會被要求,以損害台灣的條件與北京進行政治接觸。當然,台灣選民在做出選擇時,會受到比兩岸政策更廣泛的因素影響。與許多國家一樣,工資成長緩慢和經濟普遍低迷,削弱了執政黨民進黨的支持。但自台灣有選舉以來,兩岸關係一直是決定性因素。

最終,對於如何長期維持台灣的民主,沒有一位總統候選人能夠給出明確的答案。他們都在提供不同的方式來等待時機。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