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回應盧寵茂的「用數據說話」

回應盧寵茂的「用數據說話」

1. 盧寵茂局長今天在醫務衞生局的網誌上發表了以「用數據說話」為題的文章。剛好我是教數據新聞的,得回應一下。在回應之前,我想大家看看上面這張圖,大家數到一個山峰,還是兩個山峰?我不是要和大家驗眼,但這問題的答案,很重要。

2. 近日爭議的焦點,是疫情最新的發展是否已變得和流感無異。按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的說法,自五月起算粗死亡率已跌到0.1%,和流感無異,可以開始放鬆各項措施。盧寵茂今天的網誌,則堅持要從年頭起算,所以粗死亡率是0.6%,是流感乘以六。

3. 任何數據研究,必先要搞清楚研究範圍。特別是醫療衛生的數據,一定要搞清楚是在面對一組數據,還是多組數據,該合併還是分開分析。有時候,因為這個事情沒搞清楚,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

4. 如是者,我們回到一開始的那條問題:你數到一個山峰,還是兩個山峰?我想任何視力正常的人,都可以數到兩個山峰:二月中至四月中的那個山峰是「第五波」,從六月中開始至今的這個山峰其實應該叫「第六波」,和之前的現象是分開的。但不知為何,香港政府一直在說「由今年初第五波疫情Omicron爆發至今」,拒絕承認現在已是「第六波」。

5. 這個分析上的差異,導致何栢良和盧寵茂變得雞同鴨講。那麼誰才是對的?既然我們的目標是要決定是否開始放鬆各項措施,當然是要按當下的情況為準。如果你承認「第六波」的存在,你會見到「第六波」的死亡率比「第五波」要低,說明當下的狀況和年初的狀況不可比。為什麼會變得不可比?年初的時候兩針接種率只有六成,現在差不多九成,再加上有些人因為在「第五波」染疫而產生自然抗體,所以現在香港社會的整體抵抗能力肯定是比年初的時候要高。因此,以「第五波」的死亡率來指導此刻的防疫措施,肯定是錯誤的。

6. 以上是回應盧寵茂的「用數據說話」。盧寵茂堅持「兩波當一波」計算,卻沒有提供合理解釋,可以拿來當數據分析的負面教材了。

7. 當然,你可以說未來說不定會有新的變種出現。對,是有這個可能,但這就不是死亡率數據分析的事情了。永遠都有可能有新的更可怕的變種出現的,那是不是要永遠都不回復正常呢?

8. 我不是說疫情的原始殺傷力已變得和流感無異,我想何栢良也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經歷過「第五波」之後,社會對應疫情的能力使得它的殺傷力變得和流感無異。我們付出了沉重代價,這是真的;但付出了代價,獲得了能力,但這能力現在卻不被政府承認。現在到底是誰才是不尊重「第五波」的付出呢?

9. 疫苗有效安全,這點我不用信香港政府,外國的數據多的是。但來到今天,要打疫苗的一早就打了,沒有打的你給他們再多時間也不會去打。八十歲以上的兩針接種率現在是68%,也不算低了;雖然比台灣的八成要低,但香港政府打算花多少時間去追?現在每日只有數十名八十歲以上的長者打第一針,請政府面對現實,這數字是不會再上去的了。

10. 今天一個外來旅客來到香港,他帶來的風險不會比香港本身就有的多。除非之後疫情又有突變,否則任何對旅客的區隔都是沒有科學根據的。這不是我說的,我只是複述大量公共衛生專家的意見。我只想回到科學,可以嗎?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