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活化工廈,大孖沙笑得很燦爛

IMG_5361
圖為官塘工業區寧靜的海傍

平淡如水的施政報告,除了慳電膽的利益申報一石激起千浪外,工廈活化亦是少數的亮點。幸好活化工廈不是給予市建局(可是,中環街市真不幸,香港又多一件和昌大押),但所謂的「市場」主導,又會是誰得益呢?

擁有的專業人員更勝規劃和地政署的地產商(大孖沙),見到工廈「活化」的措施笑逐顏開.這將會是繼1998年後,啓德機場搬遷後,放寬高度限制後,又一利益輸送。政府的政策完全沒觸及藝術空間面對的租金和重建的問題,竟反過頭來幫助各大業主,重建的重建,改裝的改裝。「酒店vs畫廊」,「 住宅vs工作室」,大孖沙、大地主、市場,相信你們會識選擇嗎?

工廈重建現在是第二波,第一波可追溯到回歸後,官塘和荃灣(包括︰葵興、葵芳)的工業區,分別變成商業區和住宅區。現時情像80年代初,私人發展商進行市區重建已進入停滯期,大量分散業權的物業,他們無法收集重建,因此有土地發展公司的出現。現時荃灣和官塘的工業區中,單一業權的物業已經完成重建,成為APM和爵悅庭等地標項目,要收集分散業權,絶不是單一大孖沙可做到,需要公權力,包括政策和政府資源支持。1997年之時規劃署有關工廈研究報告,提及要成立類似市建局的組織去進行工業區重建,現時「活化」是小試牛刀,未來有機會成立類似部門。

仔細分析,「活化」政策最大得益將是新鴻基(簡稱︰新地),其次長實也應進賬不少。後者,是依靠家族公司電訊盈科和盈科拓展的機樓站取得土地,而前者是建廠廈起家,跟工業家網絡良好,如︰前主席郭炳湘的知己唐小姐,就是賣地給新地,建成APM和創紀之城。他們都力主反對重新賣地,原因是他們絶對有把握可以非直接購買土地方式增加土地儲備,除了收購公司和所屬土地(如︰恆地購入油麻地渡輪發展翔龍灣)、收購新界土地和舊樓、競投市建局和港鐵項目外,工業用地將會是大孖沙們的新肥肉。為何是肥肉呢?雖然和市建局和港鐵合作是最快捷和方便的方法,不用擔心城規會或重建街坊反對,但成本偏高。而收購公司更是可遇不可求,而收購新界土地和舊樓,速度亦好可能是最慢,倘若不慎,被村民或街坊反對。相反,工廈用地多位交通重點或臨近海傍,價值自然更高。

以下選輯兩篇文章,可看到政府的思維,是「先破壞後創造」,先把現在藝術家(和小商戶)用違規和加租等方法迫離工廈,再清拆重建。正如「施政報告」中,竟以「地盡其用」為活化工廈的首要原則,只是差點說漏嘴作「地盡其利」吧!試問藝術發展的「用」,又何會及得上清拆重建、建高高的屏風樓呢?如同叫以錢為本的市建局去保育歷史文化,「地盡其用」注定創意產業,成為地產的幌子。

以文化包裝地產,繼西九後,又一次借創意產業過橋發展地產,說到底我們只有兩個行業︰金融和地產。
(選輯文章可見http://kwuntong.wordpress.com/2009/10/17/art_space/)

參考書目︰
香港地產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