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南涌年紀.下種 (採訪、攝影:陳曉蕾)

(文章原載第170期「明覺電子」﹕http://mingkok.buddhistdoor.com/cht/news/d/2465)


得告訴你:南涌是和香港一般有機農場並不一樣。
這裡有更大的目標:嘗試以不同的種子耕種,挑選出最適合香港水土氣候的品種。農夫TV在樂施會資助下,特地挑選「傳統」品種的種子,比方當年歐洲農夫移居美國,身上只帶了一袋種子,農作物在異地開花結果,種子父傳子,子傳孫,經歷過百年,美國就有種子公司專賣這種種子,可通過互聯網訂購。
像上圖的番茄,去年南涌種了十種品種,長得較好,產量較多的,有七個品種,今年就種這七個品種,希望再經歷一季,令種子表現更穩定。
為什麼要種這些外來的品種?
「因為香港本地的,已經失傳了。」TV的答案,可真嚇人!
香港農業式微,農民很少會自己留種,普遍都向種子公司買菜種,而這些種子已經來自世界各地,並在澳洲紐西蘭等地培植。
就算是大陸,傳統種子也日漸失傳,國家農科院多年來一直致力「改良」:令農作物更適合大規模的商業生產,例如為了出口到美國,番茄寧可種植外皮較厚,不易破損的品種,那原有薄皮多汁的品種,便會消失了。
較偏僻的農村也許還會有傳統的品種,但TV坦言沒時間和人手去搜集。樂施會的資助只有兩年,而明年就會屆滿。
「用什麼種子,是一種價值觀:下種,長成,再留種,與向商業機構買種子,是截然不同的農業文化。」TV解釋:「南涌的定位,是希望培植出適合本地耕種的種子,香港有機農業才有路走下去。」
所以在南涌,下種,是大事情。

9月6日,開始下種。池塘邊一列都是培苗,TV仔細地寫明品種:粟米、白豆、四季豆、黃椒、紅辣椒、彩天使粟米、翠玉瓜等,還有好多沒聽過的:white wonder、black tail mountain、white big。
池塘另一邊,也灑下了好些種子:白蘿蔔,甘筍,莞茜,芥蘭,西蘭花,菜心,芥菜……TV故意混合地栽種,希望可以分散害蟲的注意力。

9月18日,菜苗冒出來了,只是太陽太大,生長情況並不很樂觀。

蘿蔔

野草(!)


10月4日,看來菜苗沒捱得過苦熱的九月。

長得比較好的,是粟米:

(9月6日)


(10月4日)
還有四川的紅皮蘿蔔,個子大如白蘿蔔,但外皮是紅色的。


(9月18日)


(10月4日)


意外地,還長出青瓜,從城裡回收廚餘裡的青瓜,竟然種出來了。

菜田旁邊堆了好些番茄苗,看來像是要重振旗鼓,收復失地!

(10月4 日)
TV不太擔心種子長不成,因為外來的種子,本來就要經過幾代,表現才會穩定下來,最後能長出來的,正好適合本地種植,可以廣發給農友:「農科院做的,農友那有條件做?但如果我們這種有機小農也種得成,農友一定會種到!」
電話裡傳來TV爽朗的聲音:「中秋過後,我又下了好多種!這次長得很不錯!」下星期,且來看他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