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狗施政報告

故事一則
學生小權交了篇「我的志願」,聲言要成為科學家、教育家、醫生、環保鬥士、文化大使…結果老師給了零分。
小權問老師,旁邊的小強只是想當麵飽師傅,小明只想當巴士司機。為何他們分數蠻高?而我得零分?
老師:因為他們踏實,願為理想付出努力。而你,除了狗,可為你的目標努力過嗎?

踏實的施政報告?
曾蔭權今年的施政報告選取黃泥色作封面,寓意踏實樸素。然而當我們以現實作對照的話,便會感到這是一份如假包換的「作」文。

教育樞紐?科研中心?
教育重要嗎?科研重要嗎?人人會說重要。尤其在知識經濟年代,兩者更是相輔相承。香港政府官式答案當然是重視,年年施政報告都會說上多麼重視。可是,當今科研教育最成功的國家是那些?正是美國、德國和日本。這些國家有甚麼特點?就是他們的主要大學都是用上本國語言。

香港大學生的比例只得18%,這在發達地區是極低水平。按理,大學生都是社會精英;然而香港大學生的水平卻常被垢病。為甚麼?就是因為香港學生的精力大量花在學習外語,而香港政府的教育政策,並不是提供協助讓學生更快更易地掌握知識,而是把重點放在考核學生以一門外語掌握知識的能力。

掌握知識重要嗎?這是重要,但其重要性只在於作為發展的基礎,下一步關於如何思考、創新、運用、實踐等才是知識經濟勝負關鍵。可特區的莘莘學子早於學習基礎的階段便給折騰了、淘汰了。還談甚麼教育樞紐?談甚麼科研經濟?

這觀點新穎嗎?當然不是。像馬來西亞,早已把馬來語提升為大學語言。然而馬來西亞未能成為教育或科研大國,原因是馬國的人口基數和國家財力不足。反觀香港,行政首長都會說「背靠祖國」,本來正是香港教育本土化的優勢,祖國有13億人口以中文書寫和思考。可特區政府真正明白這優勢的意義嗎?政府多年來做了些甚麼?就是連中大亦要強制用英語教學。這是甚麼勞什子長遠教育政策?看內地近年的翩譯多麼發達。可以斷言,中國將有城市成為全球教育中心和科研樞紐,很大機會是北京,而絕對不會是香港。

醫療中心?
特區政府要把香港打造成醫療中心?可首先我們要問,香港的醫療優勢在甚麼地方?公共醫療嗎?那可是用上香港政府15%公帤即305億的公共服務,縱使享有聲譽,卻不能稱為產業優勢吧!那麼,香港的優勢在甚麼地方呢?我看一個優勢,就是在於香港的中西文化背景下如何把中醫和西醫的優點溶合。在董建華年代,曾經提出中藥港,這是正確方向,可惜董建華作為三流商人,欠缺把事情做好的政治魄力。到曾蔭權上台數年,香港政府做了甚麼?回想今年七一,其中一個遊行抗議的團體正是中醫師公會,提出現在香港縱使有三間大學設有中醫科,然而香港卻沒有一所中醫學院,即中醫科學生畢業了,竟是沒有實踐機會的,把人力和社會資源大量糟蹋。這是甚麼醫療政策?

回看西醫發展是怎來的?不正是先把歐洲封建社會的土方作研究為基礎,然後把非洲、美洲等土著的本土療法進行分析,然後變成專利發大財。中醫跟西醫的關係,並不是本質上有何不同,只是西醫經過了一套科學程序 (當然這程序亦在不斷調適),中醫本是現代醫療體系下一步提升的重要資源,可特區政府給予了怎樣的對待?就是棄如履屐。這就是曾特首的長遠願景?

文化產業?
特區重視文化的嗎?香港藝術家的艱難不說了!西九只見地產不見文化的笑話不說了!就說說香港普羅市民的文化生活吧!在剛過去的中秋節,感到很平淡冷清。到附近屋走走,就是冷清清,只得小孩三兩拿著燈籠讓人勉強知道這仍是中秋,以往的熱鬧已一去不復返。

地方節日為何重要?很多國家為何那麼重視?既要大肆宣揚,更要作出種種政策配合。這是因為節慶是一個地方建立共同體身份認同的重要社會事件,讓本是社會陌生人的大眾共同慶賀,共同喜悅;更是一個地方建立形象、知名度、親和力的重要方式。然而特區政府是以甚麼心態看待社會節慶?以中秋為例,就是市民弄了多少噸垃圾,遺下多少蠟燭,多少市民給灼傷…然後便是禁這禁那。市民的歡欣、市民的愉悅政府感受不了,政府只在意市民因節慶帶來的額外行政工作。

這樣的政府也敢厚顏地聲稱支持文化產業?若香港辦的是啤酒節,第二天的頭條會不會是參賽者泡了多少加侖尿,多少人嘔吐,如何臭氣薰天,然後額外請了多少清潔工進行清理?這樣掃興的啤酒節誰有興趣?特區官僚除了行政管理竟然懂得甚麼是文化?還是到維港放放煙花吧!讓內地大腕熱熱鬧鬧,放上兩三年,大腕看賸了,曾特首也卸任了。是吧!

重視環保?
大概每年施政報告,都少不了提出對環保的重視;然重視背後更重要是到底提出了甚麼具體措施。當知道今年的措施是強制市民買慳電膽,我感到很失望。失望主因不是最近鬧得熱烘烘的利益輸送醜聞,而是有感香港的環保業從業者又再次被忽略。

在中環工作之時,曾見老婆婆把大廈集來的紙皮扎好,然後往上環方向推。好奇問附近有回收紙皮的店鋪嗎?有,要到西環那邊。這樣推要走多久呢?大約八個字 (四十分鐘) 。看紙皮堆得滿滿的,大概在三四十公斤吧,若每斤五毫,就是十多廿塊了。沿中環馬路來回走上個多小時就是為了這十來塊錢。請問月入數以十萬的特區官員,有否感到汗顏?當官員表示香港的堆填區用不著十年便飽和時,應對方法是一籌莫展,對於這群實實在在地減少廢物的小市民,官員是否應把人工拿出來,讓這群頭髮花白的公公婆婆分享他們應得的酬勞?現在堆填費用減低了,公帤省掉了,為何不能讓這群小市民分享一點點?這不是派糖!曾特首你明白嗎?若特首真的重視環保,頒發紫荊勳章時,是否更應表揚這群偉大的「環保大使」?

何謂政治家?
曾蔭權曾說渴望成為政治家。歷史上,有那些人物被公認為政治家的?孫中山、邱吉爾算是吧!孫中山一介草民,推翻大清皇朝;邱吉爾兵弱勢危,擋住了納粹德國。他們的共同點是甚麼?就是他們有理想、有抱負,最後完成了 impossible mission。曾蔭權就連把民意上達亦視為 mission impossible,除了狗,還會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