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政客事官商 廢核難照顧

政客事官商   廢核難照顧

聯署信由來

早前十一月初,反核之眾成員查閱立法會網頁,得悉其「環境事務委員會」(以下稱「環委會」)計劃在12月18日會議中討論「電力檢討」有關事宜,並邀同「經濟事務委員會」(以下稱「經委會」)成員一起討論。雖然不對電力問題進行獨立的環境影響討論,而要與港式主流經濟角度配合,對「環委會」來說,無疑是自行降格,但正因如此,反核之眾更要喚起議員注意核電帶來的千秋萬世環境傷害,故草擬了「停用核電聯署信」

信中提出強烈證據,說明(一)香港毋須用核電也夠電用,(二)核能也是排碳能源,(三)港人被政府和電力公司迫用核能,其實是被迫用「無良」電力——核電生產流程中對多個弱勢組群的人民造成輻射傷害,(四)核電廠是沒有也沒法購得保險的發電廠,香港縱使化為輻射廢墟我們亦休想獲得賠償,(五)也正因如此,出了嚴重意外,政府與電力公司自會極力隱瞞,免生索償追討事端。

此信在不足一星期內獲百多名人士及數個團體一同聯署。聯署代表於11月13日將信以電郵傳給「環委會」主席何秀蘭及「經委會」主席林健鋒,兩方面都覆郵說收到。

銷聲、匿跡

隨後,為免「環委會」主席工作太繁忙而忘記處理聯署信之有關議題,及本信要求有代表列席12月18日會議之事項,反核之眾便先後委託了兩位熟悉何議員的聯署者向她提醒此信涉及之事項。

不久,「經委會」在其立法會網頁上將聯署信與綠色和平及地球之友的兩封信並列刊出,作為公眾人士就有關議題的意見。但在「環委會」的網頁,則從未見該聯署信之出現,只有綠色和平及地球之友的兩封信。

至11月下旬,「環委會」網上刊出的12月18日會議議程,竟然刪除了「電力檢討」一項,提出的解釋是「經委會」會在11月26日會議處理有關議題,即「環委會」無須再議了。

香港若成永久廢墟,人民處身輻射熱點中不能居住下去,須要全體撤離(切爾諾貝爾核災後方圓1770公里地方報廢),如果這些不是環境議題,甚麼才是?

「環委會」自甘讓「經委會」會議取替了其「環境關注」,這是個甚麼「環委會」?

藏污、納垢

且看「經委會」11月26日會議說了些甚麼(會議紀錄現未登載,在此只參考蘋果日報11月27日的報導)。這項「電力檢討」的議程,「經委會」是邀請全體議員參與的。

《蘋果》的報導中,涉及核電的言論,有(1)單仲偕議員指若在發電高峯期彈性增加收費則可減用核電;(2)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大放厥辭,指市民應「睇闊啲」——煤電增加空氣污染,天然氣價錢昂貴——市民應多了解核電,而非一味恐懼;(3)梁國雄議員希望政府以福島核災為鑑,因為人為錯誤不可避免,核電一出錯就不可挽回。

陸恭蕙的態度自大,言論無知——對核能絕非清潔、核輻射輕微增加也傷害細胞這些常識,都橫加抹殺;而香港因長期被迫提高備用電量至40%(其實是電力公司用來買賣電力賺大錢的陰招),故減去目前所用的23%核電,結果是毫不影響電力供應的,可見陸副局長以恐嚇加電費來護航核電,是完全淪為電力公司的代辦。

對於香港隨時可以不用核電,進而可向大亞灣的兩個反應爐大聲說不、向旁邊的四個嶺澳反應爐說——不得毀我及珠三角人民的家園……這些當然不是陸副局長的關心。這不足為奇,她有太多與各利益集團共同關注的項目要處理,她不是香港人選出來的代表。但奇怪的是,「環委會」中人民普選出來的代表處理此事的態度,也好不到那裏去。

「環委會」關注些甚麼?

正當我們的聯署信連被「環委會」放上公眾意見文件之列的資格都沒有時,有甚麼文件被上載了?

11月26日「環委會」的會議討論新一期「清潔生產伙伴計劃」,由香港總商會、香港工業總會等的致函,一大堆被放上網(http://www.legco.gov.hk/yr15-16/chinese/panels/ea/papers/ea_a.htm),信件內容彼此重重疊疊,了無新意,一面倒要求多撥款的意見卻全部刊出——這就讓「環委會」得以借「民」意順水推舟,當政府橡皮圖章向財委會推薦撥款。若我們進一步探究這個「清潔生產伙伴計劃」,就知道根本就是無理的撥款,是用香港人的錢(上一輪立會批的是九千三百萬/5年,這一輪政府提議的是二千多萬/2年),津貼在大陸開廠的港商,名義上是改善包括空氣等方面的排污;然而,減排本來就是廠商的責任,何以不是他們自掏腰包?何況根據現時世界通行的碳排放交易機制,本就是讓企業減排時,可藉此出售碳配額,因而得到經濟補償(事實上是大利潤),所以用港人的錢去資助港商在大陸減排,就是讓他們「兩邊收水」。

碳配額市場在《京都議定書》出爐之後,成了全球性的大炒賣,一度規模可比石油市場,年前碳配額價在國際市場中大跌,明年中國大陸正式參與這個國際市場炒賣,相信又有一番景象。陸恭蕙在2012年5月還未上任副局長之時,就發表「思匯」研究報告,鼓吹香港政府將碳排放交易列為優先項目,並將「清潔生產伙伴計劃」設計為一項長期的港、深、廣東碳貿易融合。《京都議定書》這項碳配額方案,給污染工業財團提供的「出路」早已是臭名遠播的真腐朽假環保,而要香港人付鈔津貼污染工業財團的「清潔生產伙伴計劃」,就是雙重腐朽,我們的立法會「環委會」為甚麼甘於陪跑?

陸副局長在上任之際,秉其一貫立場,以「解決空氣污染」為首要任務。她解決空氣污染之道,亦一貫地以核為本——以「思匯」2010年A submission on Hong Kong’s Climate Change Strategy and Action Agenda為例,文件開宗明義就以減低公眾對核能的恐懼為減碳/改善空氣之道;又在同一份文件中引用「思匯」的另一份所謂民意調查Expanding Hong Kong’s Nuclear Power Base,呼籲「港府要認真教育公眾核能的好處,以及幫助那些恐懼核能的公眾多了解核能。」[後一份文件以一個著了詳和的海洋藍色的輻射標誌為封面,令人嘆為觀止。] 這樣將核電與改善空氣污染捏造為二而一、一而二,擾亂公眾視聽,居心叵測,自不待言。

然而,此際環保局又主動提出在立法會「環委會」下成立小組委員會,以空氣污染為首項關注(此外有噪音和光污染,當然不會有核輻射污染),環委會主席卻似乎對這提議十分受落,尚未通過已經把這小組委員會的名字放在「環委會」網頁。與此同時,以「環委會」這一次處理市民呼籲停用核電聯署信及電力檢討議題時,所表現出對正視核電為香港帶來輻射危機的諸般迴避,實在令人生疑——怎麼「環委會」就著陸副局長的至愛(核電),偏是如此心有靈犀?﹗

後語

在台灣,經歷了三十年的人民運動後,第四號核電廠終於在建成後又可能成為永不運轉,但過程是艱險沉痛的——即使當人民從獨裁時期走進了民主階段,卻在不同時期的執政者的選舉支票下,遭到承諾破滅的反覆打撃。香港人也要從中吸取教訓,了解政客的變臉,裝備自己走長期廢核路。

我們遞交聯署信的行動,算是投下一塊小小的試金石,茲報告投石問路的結果如上。

20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