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看,我們是同志!

看,我們是同志!

文: Ly (女同學社義工)

全亞洲最大的台北同志遊行萬人空巷,每年都參與香港同志遊行的我,總想藉此充權(empower),對自己的身份多一點自信。台灣,同為華人社會,有著相似的文化和制肘,但台灣的性別平等工作卻走得比香港前,到底是什麼讓這個島嶼的人在性別議題上先於其他地區?那幾小時,就說明了一切。

第十一屆台北同志遊行的主題還原基本步,重用第一屆主題:看見同性戀,或許有人會問,每年都出來遊行,不就已看見了嗎?但是在任何群體裡,都總會有被邊緣化的一群,總會在大環境下淡出,所以這個主題,正正提醒我們如火如荼的同志運動中被遺忘、沒有代表、消音的一群的存在;看見和現身與政治,三者在社會運動中從來密不可分,集體的現身和個人經驗,就是政治*。既然遊行以「看」為題,本文就從眼睛出發,紀錄我第一次參與台北同志遊行的所見所聞,著重第一身的經歷,親身感受港台對性別和政治的差異,希望分享之餘亦能反思香港的同志運動。

在台北同志遊行第一件看到的是人,很多人。不但參與人數眾多,更讓我深刻的是參與的團體很多元,連群結隊的熊族、一身皮衣膠衣束縛的BDSM愛好者、跨性別團體、老師、各大學的學生組織、殘疾同志、宗教團體、商業機構、泰國、日本、中國和其他亞洲地區的團體,一起在台北市政府外聚集,繞著市政府遊行,非常歡樂和多元化。雖然娛樂用藥、性工作和BDSM也放在桌上討論引來了爭論,在我看來,反而是主辦單位希望開拓大家對「同志」的形象和想象空間,給予一個真實的面向;當我說同志,很多人可能已立刻聯想到男同志、中產、有品味、會打扮等等的刻板印象,美好的形象把「非主流的同志」遮擋,好像要達到某些標準才能被接納,而忘記了同志亦凡人,其實直人的好事壞事,在同志圈中亦如是上演;說到尾,這只不過是人性。

眼花撩亂的同時,我也特別留意口號和紙牌上的訴求;很多都跟教育有關,比如說要求把性別平等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也有要求盡快通過伴侶法,我看到的是台灣人著重制度上的改變,希望把同志放進建制裡,在源頭消除歧視;香港人對歧視的理解流於個人層面,比如說職場上的歧視,(當然,香港社會連這種事也沒有法律保障),但甚少意識到制度上的歧視才是歧視的根源,因為制度不認可,也沒有給予權利,大眾也就認同同志在制度內是次等的,卻沒想過歧視深入社會的各個領域,而且每日都重複發生和不斷強化。

雖然跟台灣比較,香港好像處處不足,但這正正是鼓勵同志繼續努力的最佳例子,台灣的同志遊行從第一屆的兩千多人到今天六萬人出席,這條路一定也不平順,但這證明,只要堅持下去,雖然可能多花一點時間,但還是會漸入佳境;社會的改變,從來都是由無數的人向前走一小步,來推動時代的巨輪向前運轉。

注*Personal is political,個人即政治,意為個人層面或私人領域的事情,其實也是政治議題。在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中強調,個人受到的壓迫並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制度、社會和權力的不公所導致,例如:女性受制於家庭崗位、母職、生育,其實是父權社會所建構出來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