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至少他們有出賽的機會……

至少他們有出賽的機會……

《強風吹拂》

咳咳……小弟讀書的時候,都曾跑過越野賽,在學校(自以為)屬跑得之人,不過,不彈此調久矣,近年跑風盛行,我也沒有再跑步的興趣。

然而,當某日無意間看到《字裡人間》原作者三浦紫苑舊作《強風吹拂》的內容簡介,還是忍不住到圖書館借來一看,或許小弟心裏面,還是對跑步有種若即若離的感情吧。

有時我覺得,看書就如長跑,最重要是邁開第一步,自自然然就不會停下來了,這次看《強風吹拂》也是一樣,或許那時身邊太多瑣碎事要處理,借回來便擱在一旁,遲遲提不起興趣去揭第一頁,結果直至兩星期後忘了還書兼被罰錢,還未看過一頁,心想不可再拖了,便打開來一看,然後兩三天便KO了,尤其最後二百頁,更是不能停下來。

故事很簡單,十名住在「竹青莊」的寬政大學學生,決定參加一年一度長跑盛事「箱根驛傳」,十人當中,有七位是全沒長跑經驗,一位則早已放棄長跑多年,剩下兩人也有本身的問題,但這十人,為了夢想,硬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看完之後,真的感到熱血沸騰,我甚至有想落淚的感覺。

不!那不是無記式的公式,比賽前或許有波折,但絕非峰迴路轉,也沒有甚麼極大的矛盾衝突(當然也沒無意中偷聽之類),連對手也沒有被描繪成衰人賤人--這在香港,簡直就是找死!小說中也有點點愛情成分,甚至是「多角戀」,但都是似有還無的,一切都是淡淡然,若以為眾人在比賽前必定面對大危機,不是被人嫁禍以致有可能被取消資格,就是眾人為了某些事而內鬨(通常都是為女),那絕對是「諗多咗」,我們就只是看着主角們練習、生活、比賽,但即使看似平淡,卻讓人追看下去的衝動!

十位學生在小說中當然有主次之分,主角是清瀨和走,但其他人物都有屬於自己的小天地,特別是小說的最後三分一,即近百多頁就是集中寫箱根驛傳,由於這是接力賽,每人跑一段(也要二十公里!),我們會發現,每個角色在比賽之中,都會進一步認識自己,也解開了一些心結,每個人都是這一段的主角。特別是小說中其中一個人物,我覺得真的有點像我(我當然不會指出是誰),看到那一段,我也分外投入,就像我自己在比賽那樣。

看完此書,實在有太多感想,千頭萬緒,我嘗試總結如下:

1. 跑步雖然辛苦,但也是令人愉快的事,因為那是人類的本能,跑步就是與自己的身體對話,任何人,無論是高手或初哥,在賽道上都是平等的,可能有些人快一些,有些人跑得差一點,但每個人都是面對自己!看完此書,我真的有再拾跑鞋的衝動,當然,像渣馬那類嘉年華會式的,便不要預我了!

2. 小說中大部分人都是長跑初哥,但在一年內卻可挑戰夢想,那在香港應是不可能的,但在日本卻非空中樓閣,小說中也有交代,除了一人之外,其他九人都或多或少有體育運動的底子,那些底子不是上上體育堂那麼簡單,而是真真正正參與運動競賽,這就是港(或中)日的差別,在日本,幾乎每個年輕人在中學是都會參與體育社團,參與各種運動,反觀香港,不少學生運體育堂也不想上呀!我相信,即使日本近年愈來愈多電車男,平均身體質素還是遠勝我們!香港的家長,寧願子女學多兩課琴,也不希望他們踢一些波啦!

3. 小說中不止次說過,甚麼是跑步的真諦。主角走和清瀨中學時,都面對過魔鬼教練,腦中只想著勝負,只想著如何靠跑步取得榮譽,都忘記了跑步的真正意義是甚麼。反觀清瀨領導下的寬政大學,雖然同樣充滿鬥志,但眼中不會只有勝利,因為他們都知道,能夠排除萬難出賽,能夠勝過昔日的自己,已經是一次了不起的勝利了。

4. 不要以為長跑就是不斷跑呀跑,小說中展現出長跑有趣之處,清瀨面對九名伙伴,會依據他們的個性來引導,而不是一味嚴厲,一味叫人「跑快些,盡力一點」那麼簡單,而且比賽也講戰略,不同對手,不同路段,不同氣溫,便要用不同的戰術,有時要留前鬥後,有時要用盡地利,跑步其實變化多端,一點也不單調。

5. 長跑是孤獨的,因為比賽時就是一個人在戰鬥,但同時也是不愁寂寞的,因為其他戰友,都會為你打氣,也會在心中支持著你,推動著你繼續跑下去,小說中展現了男性之間的情誼(三浦紫苑似乎很擅長寫男性之間的友情,她的《多田便利屋》便寫得很不錯),這些人,將來或許不會經常見面,但眾人一起戰鬥的記憶,是千遠埋藏在心底的,這種友誼,才是最真摯。

6. 小說不但展現出日本之美,竹青莊雖然古舊殘破,但我真的好想入住啊(其實N年前住過一間民宿,真的有點相像,同樣的殘舊,哈哈),那條商店街也充滿庶民的人情味,但更吸引我的是箱根驛傳路段,作者把每一個路段都描寫得很細緻,有時是山林,有時是湖畔,看著看著,就像自己也在跑著這條賽道,讓強風在身邊吹拂那樣,加上熱情的觀眾為跑者打氣,在日本跑步真幸福!

7. 最後,為甚麼主角們可以挑戰夢想?因為他們參加的比賽,是新學校或強隊都可以參加的,無論他們往績如何,大會都不會奪去他們出賽的資格,不像東亞某個國際城市,當權者可以基於自以為是的「一籃子」理由,便抺殺了其他人的機會……正因此,有些地方,可以講夢想,有些地方卻不可以。

原文刊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