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史兄專訪:我不信婚姻

史兄專訪:我不信婚姻

採訪:哈羅特、周回、我思故我在
文:哈羅特

近日〈澳牛的黃昏〉一文熱爆網絡,連主流傳媒上都可見其影響力,紛紛爭論到底澳牛伙計的態度有沒有改善。〈澳〉文的作者史兄就是有這種魅力,透過筆下文章製造社會話題;然而說到他最為人熟悉的作品,相信非他在去年年底出版的《婚姻這種邪教》莫屬。《婚》出版後深受歡迎,初版迅速斷市,記者身邊有不少平時較少留意網絡消息的朋友都是他的捧場客。史兄在書中以抵死啜核的筆觸,探討一道嚴肅的問題:婚姻到底是否一個邪教?

刺青三位記者都是史兄的書迷,今期與這位人氣網絡作家談情說愛,請他向讀者分享心目中婚姻的本質。

《婚姻這種邪教》背景補充

《婚姻這種邪教》一書由上半部的同名小說,以及下半部的散文集組成。作為全書重心的小說以第一人稱敘述,講述主角的好友森哥在結婚前「臨陣易帥」,與未婚妻Joyce分手,再跟另一個女人在原定日子結婚的故事。史兄告訴記者,小說情節大部份都屬真人真事,並且曾經在他身上發生:「我真係幫個朋友做兄弟,佢結婚前真係換咗個老婆,用番同樣既計劃,同一個新既女人結婚。」而事後他也像小說的「我」般,跟那位朋友絕交。。

他強調,故事的主要脈絡和結局都是真事,而他刻意把小說角色的身分改寫,目的是避免他朋友的那位前度發現。「我唔係好驚個男仔朋友知,我係驚佢以前個女朋友,即係阿Joyce知,因為佢唔係知道森哥咁樣做,攞佢安排既野同另一個女人結婚。」令他比較放心的是,他從前覺得匪夷所思的事,原來相當常見。「出咗呢本書之後,有幾個人同我講,他們身邊都發生過差唔多既故事。」荒謬的故事情節竟與現實如此吻合,也許進一步引證史兄接下來分享的婚姻觀。

史兄的愛情觀

從《婚》的文章可見,史兄在愛情上沒有甚麼道德枷鎖。不諱言自己是個「仆街」:「除左雜交、同性戀之外,所有男同女之間既關係我都試過。」由中學開始,他曾經拍過八場有性有愛的拖,曾經一本正經地拍拖,曾主動地追求有男朋友的女生,也曾被動地接受有男朋友的女生。有朋友問他,如果他的女朋友愛上了另一個男子,但又不想跟你分手,你會怎辦?當時他的女朋友也在場,他如此回應:「咁咪一齊囉,冇所謂。」為何會接受愛情中有第三者?「你同一個異性或同性有戀愛關係,都係想舒服姐,如果佢開心既,咪俾佢去做囉。As long as果段關係令你舒服既,咁我覺得個形式唔重要。」他相信,如果愛一個人是想他開心,就不應該在意對方是否在自己身邊。

既然沒有道德枷鎖,史兄又為何與婚前臨陣易帥的友人憤而絕交?原來教史兄最憤怒的,不是那位朋友劈腿,也不是他臨結婚前找另一個女人。「我最憤怒既係,佢攞咗佢前度幫佢安排既野同另一個女人結婚,其實佢太唔尊重同前度既果一段感情,太唔尊重前度為佢付出既野。咁完全超越咗我既底線。」他因為答應了擔任婚禮的兄弟而無法抽身,被迫在近距離觀看著整件事發展,但卻沒辦法去改變什麼。「佢同我講話婚宴場地係轉咗地方,但其實係冇轉過地方,臨婚禮前幾日我先知。」

對婚姻的抗拒

訪問過程中,史兄一再強調自己不會結婚。對他來說,兩個人在一起的條件是雙方彼此間能夠溝通,能夠「connected」;但他見過太多例子,結婚的兩人根本不能connect,彼此沒交流、沒溝通,婚姻流於形式化。「如果我同果個人connect到,咁結唔結婚只係個好外在既問題。」記者指出很多女孩子把婚姻視為拍拖的最終目標,又算不算婚姻邪教的信眾?他這樣回應:「如果你係追求一種物質生活,而結婚俾到你呢種物質生活,冇問題既。咁結婚其實同返工係冇分別。但我始終覺得結婚唔係咁樣既事。」他認為很多人會把結婚變成形式主義的事情,而沒想清楚結婚的本質,是承諾與對方共渡餘生。「好多人冇諗過對方或自己有冇能力去履行呢樣野,就去諗其他結婚衍生出黎既議題。」

童話故事中,王子和公主結婚後都會永遠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呢樣唔係真既。好多人冇諗清楚婚後有咩問題就結左婚,之後就stuck左係段婚姻入面,走唔到。如果有埋小朋友就更難。」

史兄從小已對婚姻很抗拒。他年紀尚小時,已經知道父母是一對名存實亡的夫婦,儘管他們待他十三、四歲時才正式離婚。無獨有偶,史兄的阿姨及婆婆都已經離婚;他中學時期的兩個女朋友,其中一人的父親在東南亞工作,一年只能回港一、兩次;另一人的父親則是貨櫃車司機,「包二奶」後一去不返。「係我成長既階段,身邊係冇一個完整既家庭。」漸漸地,他覺得婚姻很多餘:「呢樣野suppose係long-lasting,但原來又打得爛。」人大了,他看著身邊的朋友結婚離婚,又眼見朋友因為結婚的事談不合攏而分手,加上《婚》的故事,都不斷地強化他對結婚的看法。

如果有一天,史兄愛上一個女人,而她的婚姻觀跟他有衝突,他會如何處理?在這個情況,他寧願選擇去愛其他人。「我唔會覺得有一個人,我會鍾意到要用結婚綁住佢……我唔覺得呢個trade-off應該存在。點解我一定要攞結婚呢樣野,先可以擁有呢個人?我覺得呢個係好荒謬既交易。」

婚姻如何變質?

雖然對婚姻的抗拒早已形成,但港人對結婚的看法開始變質,史兄則認為是近年的趨勢。他今年33歲,由28歲開始,每一年的年底,幾乎每星期都要出席婚宴,做兄弟也做了十多二十次,近距離觀察使他有所感觸:「啲人似做show多過似結婚,表現出黎既唔係我地好愛對方,所以大家就做儀式,以後會攜手到老;而係做場show,我要講野,要有個地方俾大家gathering。究竟你係真係好想同果個人結婚,還是你係純粹想fulfill某啲人對你既期望?」客觀而言,他認為香港人愈來愈有錢,婚禮引伸出來的產業愈趨強大,婚姻也就變成很商業的行為,很多事情變成用錢解決。「以前搞一場盛大既婚禮係代表你好愛對方,而家係代表你好有錢。」

史兄絕少在婚宴中感覺到那對新人真的是很愛對方,唯一的例外竟然不是一場正式的婚禮。「有兩個女仔係香港結婚,因為香港冇同性婚姻,所以佢地既婚禮其實係冇法律效力。但係佢地係一個小小既宴會廳,請左一班熟人,搵左個牧師幫佢地見證。係果度,我覺得佢地係真係好想排除萬難,以後都同大家一齊渡過。」

既然婚姻已變質,史兄是否不贊成人們結婚?他重申,寫作《婚》一書不是叫人不要結婚,而是叫大家結婚前想清楚:「冇錯,有好多結婚既人當左呢樣野係邪教,但唔代表每一個結婚既人都當呢樣野係邪教。」他覺得婚姻之所以變成邪教,不在於婚姻的本質,而在於人們如何看待婚姻這回事。那麼,一個怎樣的婚禮,才不算是進入邪教的儀式?「能夠唔肉麻地表現到你對對方既愛,你個婚禮已經好成功。點樣做到呢樣野就因人而異,例如上台講番你同你老公老婆既一段小事,講番你地點樣跨過一啲困難,我覺得已經好夠。」

愛情貴乎坦誠

訪問接近尾聲,記者請史兄向有意結婚的情侶說幾句話,以下便是他的忠告:「諗清楚先啦,搵啲方法去驗證下對方係咪可以同你一齊先。人既原則同性格,重要過外在既attributes;一個成熟既人,會明白每段關係都有give and take。坦誠好重要,唔係代表佢所有野都講哂你聽,而係佢會為你著想,講出自己既感覺。同埋,儲錢先啦。」無論各位讀者是否相信婚姻,有沒有打算結婚,讀畢本文,都值得反思一下戀愛和婚姻的真正意義。

原文刊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