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從獅子山下到太平山下

從獅子山下到太平山下

「這個家快不似家/似將要遷拆女傾塌改建的大廈
有住客在對話女要是對罵太嘈/有食客捕殺烏鴉
每天高唱我地大家/歌舞總要昇平/配合這混世榮華
要合唱亦唱完/要頌讚亦讚完/女最後也就變啞巴
睡著便退下 造夢就上吧」

這是香港著名詞人林夕和知名歌手黃耀明合作的新歌「太平山下」,黃耀明並將在本週末於香港舉行了以此歌為名的演唱會。這首「太平山下」不僅可說是華語流行音樂史上最直接犀利切入時代的歌曲之一,並且是最能反應當下香港氣氛的歌曲。

在歌中,我們聽到的是,在維多利亞港依然燦爛的煙火背後,或者中環尖沙嘴的歌舞昇平之下,「現在是爛鬥爛 只得這紫荊花金光燦爛」。

林夕認為,「如果現在還沒人明白香港的情況是「爛鬥爛」,或「涮牛蛙」(比溫水煮蛙更嚴重),還沒清醒的話,那就真的是悲觀。」

這首歌對兩人來說當然不是意外。黃耀明過去的樂隊「達明一派」,其歌曲對政治與社會多所指涉,黃耀明本人這幾年更積極參與香港的社會和同志運動,成為香港的意見領袖。作詞人林夕也寫過政治隱喻的歌曲,並在報章專欄中經常對政治直言不諱。但歌詞的尖銳批判也確實讓許多人震撼。

「太平山下」也是對應更早的一首歌「獅子山下」,那是1979年香港電視劇「獅子山下」的同名主題曲,由黃霑作詞、顧嘉輝作曲、羅文演唱。自此劇後,「獅子山下」成為香港精神的代表,一種只要努力奮鬥就能成功追求香港夢的精神。因為在七零年代,一方面香港逐漸確立經濟繁榮的地位,另方面,香港人也開始建立起「香港人」的自我認同而:

「人生不免崎嶇女難以絕無掛慮/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女拋棄區分求共對

同處海角天邊/攜手踏平崎嶇/我地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只是,在二十一世紀初的香港,沒有人再相信獅子山下的神話了──除了政府。嚴重的社會不平等、巨大的地產霸權、大陸和香港的種種矛盾、政治前景的不明、自由的被侵蝕,香港成為一個焦慮與憤怒之島。眼前崎嶇如此嚴峻,大家如何攜手度過?

直到去年,香港特區政府還推出一個宣傳活動「家在香港」,希望強化對香港的認同(以及對政府的支持),並邀請陳奕迅和張學友兩大天王合唱主題曲「同舟之情」──這首歌就是改編自當年「獅子山下」:

「交織了笑和淚 這小島走下去 獅子山中見證人群裡 失散團聚 一家親親到有時矛盾 不必以敵人自居 同舟之情 攜手走過崎嶇 ……
「人生 不免崎嶇 難以 絕無掛慮 既是同舟 在獅子山下且共濟 拋棄區分求共對」

在2014年如此躁鬱的香港,如此老套的歌曲、政府宣傳,只是凸顯其過時與可笑。難怪林夕說,「現在我覺得『獅子山下』比粗口還難聽,是痲痹劑。政府整天說香港很多問題不能解決是不夠團結,但香港從來都沒團結過,除了賺錢,而現在連合理賺錢的程序也破壞了。」

是的,2014年的香港人,不可能在獅子山下靠打拼或者靠盲目的團結,就能完成香港夢。是「太平山下」,而不是「獅子山下」(不論新舊版),才這個真正代表這個時代的歌曲:

「上太平山 怕太平坦 風光不再山也不似山 上太平山 不見不散 怕太平板 山歌都唱走了板 經典的獅子山 越望越像夢幻 現在是爛鬥爛 今天的紫荊花金得太靡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