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張曼玉要如何用音樂說服我們?

我是喜愛張曼玉的。

看到張曼玉在北京草莓音樂節說出這段話時,我真是深感佩服。「今天會和前天一樣也還是走音的 ,但沒關係我連著20幾部戲是花瓶,請給我20次機會!」這確實是誠懇而可愛的語言。

五一上海草莓音樂節那天,我也在現場,也和在上場上萬人一樣,抱著巨大的興奮與期待好不容易擠進去。當黑暗中女神出場,唱起「甜蜜蜜」時,我也和在場上萬人一樣,驚了。

中國評論人侯虹斌在文章「張曼玉,不服老的女神」中說,人們對張曼玉的批評是因為人們只期待女明星優雅地老去,不希望看到她們去探索新的可能,但我想事實未必如此。同樣,侯文說這個世界只容許老男人玩搖滾樂,過了五十的女人玩搖滾則有病,我想也不必然,因為真正的搖滾迷熱愛依然搖滾的Patti Smith,始終優雅而堅定的Joan Baez,越老越有味道的Marianne Faithfull。而小野洋子在二十多歲遭遇的批評顯然比現在七十多歲的她多出無數倍。

搖滾樂肯定有男性沙文主義,但未必是在於五十歲以上男人和女人的差別。或者說,搖滾樂作為一種青春的衝動,要如何優雅的老去確實是個嚴峻的考驗,但我相信「優雅」的判準是在於搖滾人是否可以不斷突破、不斷尋找新的藝術可能,還是靠著老屁股和老名聲賺銀子,淪為一個庸俗的老頭/大娘。所以,人們尊敬更尼爾楊和狄倫,而不是艾爾頓強和洛史都華,或者滾石。

所以,關鍵問題正是在於:我們對於張曼玉到底有什麼期待?以及,當她轉身成為搖滾歌手,到底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音樂?

在五一上海草莓,張曼玉在「甜蜜蜜」之後的演出,整體來說是可以的,舞台上的她是非常可愛而有魅力的。如果張曼玉只是來唱唱玩玩,大家熱鬧下,或者就像許多演員也開開簽唱會,這場演出是及格的,唱功如何或者音樂如何其實無所謂,反正這些演出主要是觀星/被觀的關係。

但這不是我們期待的張曼玉,相信也不是她的自我期待。誠然,「甜蜜蜜」的演出是失敗了。不過,唱歌「難聽」、「跑調」不是評判音樂的唯一標準,甚至未必是重要標準。就跑調來說,她第一次演出就面對上萬觀眾,即使女神也會緊張或表現失常。這個失誤不足以徹底否定她的演出或音樂。

就聲音來說,我不覺得她的低沈嗓音是「難聽」,但是,從Bob Dylan到羅大佑,沒有人會說他們聲音好聽,更不要說有人會說TomWaits或者左小祖咒聲音好聽。但是,他們有他們的味道,尤其是Tom Waits 和左小深知如何讓音樂來發揮或者配合他們的歌聲特質。

張曼玉的聲音具有獨特魅力,她唱起Riana 的歌曲「Stay」時就頗有味道。我在現場就在想,如果她要唱起Leonard Cohen或Marian Faithfull那樣同樣低沈嗓音的歌曲,應該會很棒。當然,她也適合smoky、或者迷幻電音的音樂,而不要突出她的歌聲。之前她在電影「清潔」(Clean)的原聲帶中演唱了四首歌,就頗受好評。(這讓人想起好萊塢明星Scarlett Johansson在2008年出版的音樂專輯也引起許多話題,製作人是另類樂隊TV on the Radio的Dave Sitek,樂手包括Yeah Yeah Yeah的吉他手Nick Zinner) 。

小野洋子也完全不會唱歌(在傳統意義上),但她深知讓她的歌聲變成一種行為藝術,她也和許多酷的音樂人合作,做出很不一樣的音樂。

畢竟,張曼玉之所以成為女神,不只是因為她的美麗與演技,更在於她的形象具有絕佳的文化品味(不論作為一個演員或者私人形象乃至她的男友們),也因此,我們會期待張曼玉的音樂也能體現這樣的美學品味和藝術視野 (artistic vision)──尤其她加入的是摩登天空這麼一個另類音樂的品牌。但在這場上海的演出中,人們並沒有感受到這些。因此,你沒有看到任何替張曼玉辯護的聲音是她的音樂很棒,而只說她沒那麼糟,或者佩服她的勇氣。

如果今天不是一場演唱會,而是張曼玉正式出了一張專輯,音樂大致和她演出的曲子一樣,那麼可能結果和青霞姊姊的新書差不太多:有很大話題性、粉絲會買,但評論普通。不過,相比與林青霞,大家失望會更大,因為,張曼玉的音樂應該更酷。

侯文說的對,人們應該感謝張曼玉,因為她仍然在探索、在衝撞(愛情與事業);曼玉姊姊也說的對,她演花瓶演了二十多部戲,所以大家應該要給她一些機會──但不可能是二十次機會,因為前二十部戲的她沒有其他選擇,觀眾對她也沒有特殊期待,但現在的她既然享有了如此巨大的光環,如果她要認真做音樂,就應該被嚴格檢視。

張曼玉確實應該優雅地老去,優雅地轉身,但這個「優雅」不只是轉型成為一個一般的流行或搖滾歌手(而且我們也不需要),而是和她的樂隊能真正做出更不同風格、真正能說服人的音樂。

那是我們喜愛的張曼玉。

(本文原刊於騰訊大家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