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主場死因分析

圖為編輯所加

主場新聞昨天突然死亡,現在很多人在恐慌、悼念、評論新聞自由和香港會怎樣怎樣。老實說,我覺得這樣的指定動作非常沉悶,加上現在真相不明,到底是爲了壓力還是收支問題而結業,我們外人并不知道。哀天哭地、大呼小叫也無補於事。外來壓力我們阻擋不了,故此我們不妨先假設主場的問題是收支問題,看看可以從中汲取什麽教訓。面對種種難題,哭喪著臉并不會帶來任何用處,何不輕鬆地想法子面對?老虎喫人是出自天性,如果是要譴責或是哀悼,那是各人的自由,而我則會選擇想方法去將老虎圈起來。

主場說要學Huffington Post的商業模式,我們不妨來看看Huff Po的背後力量。Huff Po創辦人Arianna Huffington在美國是人脈極廣兼極有影響力的人物,她的前任丈夫是參議院議員,在Forbes最具影響力女性排名在52位。Huff Po集資能力更是驚人,它於2005年創辦,06年獲得SoftBank Capital投入5百萬(以下數字均爲美元),08年向各界籌款得1千5百萬,11年以3億1千5百萬之價轉手於市值近20億的AOL通訊集團。相形之下,主場創辦人沒有這種分量的人脈、影響力,香港市場遠比美國狹小,金融業也不大會在這方面投資。

所以,說搞媒體不需要資本是自欺欺人,人員、伺服器、招攬專業的作者和管理人員全都要錢,市場不夠大、盈利不夠多、沒有人投資,你的影響力就不可能擴大,影響力不大你的經營、回本和擴展能力就會不斷減弱。我不知道主場收入來源所以不好下定論,但論天時、地利、人和,我看不到它有變成Huff Po的可能。能在香港這麽狹窄的市場殺出一條血路,那就是天大的本事了,就算有黎智英這個例子也不要忘記他辦壹集團時背後有佐丹奴的收入支持。

形勢比人強,那我們可以做什麽?如果是想經營傳媒,我看擴大市場是唯一出路,然後再想辦法搞向公衆集資。而作爲一個個體的讀者,我認爲最好方法就是挑選一些有水準、言而有物、立論有事實根據的作者,定期到他們的博客網誌瀏覽,這是對高水準作者的支持。主場新聞之類的網站結集太多訊息,如果讀者不能分辨,這些訊息衹會是噪音,又或者衹會挑一些符合自己既定立場的閲讀,這樣對作者、讀者雙方都沒有好處。我不是替自己賣廣告,我寧願讀者多看Paul Krugman, Dani Rodrik,到Project Syndicate那邊去也不來看我。當有了這個知識,知道該怎樣想而不是想什麽,讀者就可以自己成爲作者,自己提供想法,不用依賴現在欺世盜名的專欄作家告訴你要想什麽。

要說捍衛新聞言論自由,這不能依賴一兩個媒體、網站,最終的依靠始終是讀者自己。思想不死,有了正確獲得知識的方法,政權打壓的效果就會大大降低,因爲你懂得尋找知識的不同路徑,它不可能全都封死。知識是力量,哀天哭地衹會讓自己更迷茫,不論在任何情況之下,我都會選擇用知識去武裝自己。

原文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