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做個懂得自處的人

(網上圖片)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遊令人眼界大開。旅遊時遇到很多不同的人,除了當地人,也會遇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最近到不同地方旅遊,發現多了很多亞洲旅客,有大陸人、台灣人、韓國人、日本人甚至泰國人,當然也不乏香港人。

剛去了一趟日本,回程時排隊離境碰到幾位香港人,其中一位突然大聲說自己帶了幾瓶液態化粧品不知可否過關,接着幾位同行的人便開始旁若無人地議論紛紛。與其說是議論,不如說各自各發表意見,整個過程當事人並無認真拿過所謂的幾瓶化粧品出來研究,也沒人安撫或者出謀獻策。如是者嘰哩呱啦,由排隊出境到排隊過關吵得人心煩氣躁。

進了禁區,以為買些免稅特色食品,怎料排隊付款時隊頭隊尾都是上海大媽,排我後面的跟隊頭大聲談論打算買些甚麼,結果你又不蝕底我又不執輸,可以用搶買來形容,差點連貨架上的貨品都推跌。買了後看到店員拿新貨出來補充,竟然向店員說新貨包裝好些,問可否幫忙更換已買貨品,當地店員用純正普通話斬釘截鐵說:「不行!」

高談闊論動作粗魯的旅客多的是,不過不是說我聽得懂的語言就不在此詳述。有人說這些表現反映旅客原居地的經濟制度和實力問題,譬如說暴發心態、土豪特色等,也有人說是文化差異。我說是教育的問題,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學會自處。所謂自處,不是孤獨,跟與人溝通的意願和能力無關,而是毋須別人時刻肯定認同的一份自理能力。因此,自處能力高的人,可以樂於與別人為伴和溝通,但處處都懂得尊重別人,不會以自己為世界中心。看一個人的自處能力高低,應該看兩個關鍵時刻:失意尷尬時和春風得意時。

譬如忘了把液態化粧品從手提行李取出,可以跟朋友商量,但解決問題的始終是當事人自己,一就是馬上掉丟,一就是向安全檢查人員查詢,最壞打算就是過不了安全檢查,棄掉也不能怨天尤人,畢竟是自己犯的錯誤。作為隨行的同伴,關心當事人感受最為重要,不清楚解決方法就不要添煩添亂,更不應說自己上次又怎樣今次又如何聰明,無補於事兼惹人討厭。而最緊要還是在場所有不相識的人,每人都只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但無責任欣賞你們上演說坦白點就是自作孽的肥皂劇!

犯錯失意時要懂得自處,春風得意時也需要。一次在外地坐火車,兩位香港人用高音頻高談闊論自己幼稚園和小學時如何能取悅老師,當地人聽不懂是一回事,但整個車廂的人都十分安靜,只得你倆的噪音響徹車廂,你們覺得好意思嗎?作為懂廣東話同車廂的人更難受,與有辱焉,厲眼瞪一瞪他們未果,還是起身走過去輕聲地請他們收少聲量尊重別人。回座位時只見車廂內的人報以充滿謝意的眼光,可以而應該做的是合上眼向每位深深地點頭,表示身為香港人的一份歉意。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但不是世界的全部,別人不因為我而活,也不需要時刻展示地存在。我們要努力充實好自己,做一個能自處的人。

作者:陳為建,進步教師同盟成員,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