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搖滾五十年:從何許人的現場演出到硬搖滾的未來(上)

搖滾五十年:從何許人的現場演出到硬搖滾的未來(上)

剛剛過去的Glastonubury 2015,Headliner除了有爭議多多的Kanye West之外,噴火戰機(Foo Fighters)也因當代的搖滾代言人戴夫格羅爾(Dave Grohl)剛剛在演出時跌斷腳而臨時退出,由英國新進樂團芙蘿倫絲機進份子(Florence + the Machine)昇格取代。而週日晚的壓軸演出,則是英國殿堂搖滾樂團何許人(The Who)。

利益申報,雖然筆名取自齊柏林飛船,但我最喜歡的經典搖滾樂隊是何許人。當年我選擇學習貝司而非電結他,很大部原因就是因為何許人的貝司手約翰恩特威斯托(John Entwistle)。

何許人作為搖滾樂在六十年代的先鋒,它們的音樂及現場演出差不多就為後世定義了搖滾樂。傳奇搖滾記者基夫阿塔姆(Keith Altham)在BBC的搖滾歷史節目Seven Ages of Rock的第一集(The birth of rock,及錄影帶版本的第一集My Generation,兩個版本都有放出阿塔姆的同第一段說話。題外話,這位基夫阿塔姆就是鼓勵占美漢醉克斯在現場演出時燒結他的始作俑者)訪問裡如此說過:

我想第一隊我真真正正相信徹頭徹尾的搖滾樂隊⋯⋯我看過的,是何許人。他們的貝司、鼓及主音有著一種整合。這令我感得他們與別不同,這不再是節奏藍調,這是另一種東西。

狂怒的現場演出

無論是初期搖滾、藍調、節奏藍調、披頭四甚至滾石,全都缺少了何許人賦予搖滾、尤其是硬搖滾(Hard Rock)的重要元素:憤怒。六十年代的何許人正正用這種年輕人對現狀不滿、生活上的挫敗而轉化而成的憤怒,完完全全的改變了搖滾的面目。傳遞這種憤怒,還得靠現場演出—何許人正是搖滾樂史上最佳的現場演出樂隊之一。

何許人早期經常在倫敦的Marquee Club演出,亦可算是在那裡成名。何許人的現場演出非常大音量,亦極具爆炸性,主音羅杰達爾特瑞(Roger Daltrey)在台上把咪高風像鎖鍊一般揮舞(Suede的主音Brett Anderson就經常向羅杰致敬)、結他手彼德唐辛(Pete Townshend)在演出後隨即會打破結他及擴音器、鼓手基夫穆恩(Keith Moon)也會打破自己的鼓。這種破壞性充滿怒火的演出,是何許人早年在同儕中突圍而出的一個重要原因。

何許人於1967年在Marquee Club演出的情況。圖片來源:dailymail.co.uk

1967年,何許人把這種破壞性演出帶到加州。在蒙特利流行音樂節(Monterey Pop Festival),當演出My Generation後,唐辛、穆恩打破台上的一切。美國的觀眾驚呆了,連工作人員都嚇得衝出去拯救貴價的器材。(當然,在何許人演出之後,就輪到占美漢醉克斯的燒結他儀式)在一遍「愛與和平」的嬉皮運動之中,何許人的怒火震攝了美國這個搖滾發源地。

兩年後的胡士托,何許人在台下一眾嬉皮士面前,再一次釋放出憤怒的火花(早上五時開始演出!)。演出中途唐辛用結他把搶到台上發表宣言的無政府主義者Abbie Hoffman打下台去;在演出Tommy大碟的高潮作充滿祟拜及靈性意味的See Me Feel Me時,羅杰唱開聲唱出第一句時剛好就是日出的晨光第一線,恩特威斯托之後說:「上帝是我們的燈光師。」。

然而演出及音樂創作上的靈性,蓋不了年青的狂怒暴烈。

狂怒演出的頂峰

1970年,何許人發佈了硬搖滾史上其中一張最受推祟的現場演片,Live at Leeds。

演唱會於列茲大學的大學食堂舉行。唱片推出的時候已經得到很多稱讚,也有一些比較不為以甚的評論。事實上,不喜歡硬搖滾的人,一定不明白為何這張唱片現在得到如此的稱誦。

在我看來,Live at Leeds對何許人的意義在於:他們終於有一張唱片成功地捕捉他們在錄音室未能表達出來的那種怒火及瘋狂,並收錄成唱片以流傳後世。對於搖滾樂的意義則是終於有一張唱片成功捕捉了搖滾在音樂上不經修飾的粗䊯暴力。沒有打做、沒有精鵰細琢、沒有鬼斧神功,卻是渾然天成的年青怒火。

因為Live at Leeds對文化的貢獻,演出場地的列茲大學掛上了紀念這場搖滾音樂會的藍色牌匾:

大學食堂是一個傳奇音樂會場地。1970年2月14日,何許人在這裡的演出被錄音及發行為Live at Leeds,為那一代中最被稱頌的現場演出唱片。

記載了何許人在1970年於列茲大學的演出及其錄音發行成唱片Live at Leeds。圖片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