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先有人性,才有專業性

先有人性,才有專業性

文:戚本盛

書讀得多了,經驗累積豐富了,按理是好事,但有時若沒有抓住最重要的價值,沒有作出最及時的判斷,則任憑多少培訓多少資格,多深年資多高職級,也會迷失,要到人家當頭棒喝才能醒過來時,已是他律而非自律了。

基真小學小五女生羅芍淇的死因聆訊,揭露了不少問題,當中或者不少屬教育界的迷失,我們應鼓起勇氣面對,予以糾正。對此除死因裁判官外,議論已多,不必筆者拾人牙慧。不過,裁判官罕有的責備當前,種種輿論當前,據說仍有資深行家聲稱,出事後必然先通知管理層,管理層不在,才自行判斷如何處理。

我是希望記者複述並不準確的,我也希望是這位行家一時口誤,他所屬的組織應盡快澄清的,因為,我不認同「先通知管理層,管理層不在,才自行判斷」的做法,我認為這不合乎人性,因此也不合乎專業的原則。

所謂專業,首要的、至高無上的重大原則,便是學生的利益。發生類似的事故時,學生的性命,就是首要保護或搶救的。這其實也不必太多的專業培訓或政府指引,設身處地是最好的考慮方向:如果出事的是自己的孩子,我們是希望現場教師先通知管理層,由管理層決定怎樣做,還是直接採用最快捷的途徑以便搶救?撫心自問,如果仍有教師選擇先通知管理層的,那不過是受困於所謂科層上下級的問責而遺忘了教師專業甚或為人父母的最重大原則。

我們首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一個專業教師。不知從哪時開始,有了組織,有了科層,有了上下級從屬關係,有了專業,有了各式各樣的理論,有了合約,有了不公平的解僱,彷彿便使我們忘卻人性,忘卻同理心,以致於迷失,且不說泯滅。

這是極其可怖的趨勢,如果忘卻同理心、忘卻人性,再有效科層組織、再五花八門的專業學理、再穩固的合約保障,都是對教育的殘害,對真正值得守護的專業的嘲諷。返樸歸真,讓我們思索,甚麼才是教師最珍重的價值吧。(201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