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德國民眾眼中的難民潮

德國民眾眼中的難民潮

德國近日的網絡報章上,最熱門的字莫過於「難民」。自德國在8月19日宣佈2015年會接收80萬難民,一時之間,德國被全球媒體描述為「應許之地」(尤其比起一直拒收難民的英國),再加上德國球隊捐錢予難民、球迷舉「歡迎難民」的標語、民眾自發到火車站派送物資,德國更被左翼視為世界大同的化名詞。

現實是這樣嗎?德國民眾真的如此胸襟廣闊嗎?首先要強調的是,從德南到德北、德東到德西,因為各地的經濟條件、政黨取態、接收難民配額及人口分佈皆不一樣,所以各地民眾反應不一。

自2012年起難民開始增加時,德國,尤其是較為貧困及新納粹主義較為猖獗的德東地區,有200多宗反難/移民示威,難民的住處遭人縱火的案件。這是極端的例子。另一些極端例子是近日德國/奧地利民眾開著自己的小汽車,到匈牙利接載滯留的難民回德/奧國(協助偷渡的犯法行為)。

介乎兩個極端之間,有著各種聲音、質疑及建議,以下列舉數例:

為甚麼要/我們有能力拯救這些非洲人嗎?(明顯地,發問者連阿富汗、敍利亞、伊拉克,這三個主要難民來源國的地理位置還沒搞清楚。)

為甚麼德國要當「第一」收容國?(實情是截至2014年,德國並不是人均收取最多難民的國家,瑞典才是真正的「第一」收容國。)

難民會把我們的工作搶走。(有研究指出超過9成的難民在40歲以下,且部分受過長好教育,有助改善德國人口老化、部分行業人手不足、繳交退休保險人口放緩的問題。)

難民會導致治安問題。(近日意大利一對夫婦被入屋行劫的偷渡客殺死是其中一個「佐證」。)

接收來自戰亂地區的難民就算了,但有必要也接收巴爾幹半島安全地區的「經濟難民」嗎?(要看是誰?來自巴爾幹半島的Roma 和 Sinti 族人是當地最受歧視和邊緣化的族群,亦是來自巴爾幹難民的主要人口。)

財政預算的疑慮。(德國為每位難民每年花費1.25萬歐元,以80萬來算,約是100億歐元。比起德國政府的整體預算3,010億歐元,佔3.31%。2008年德國政府注資了50億歐元作為拯救銀行基金,那拿100億歐元來救80萬難民也太值了。)

長遠的融合、教育、醫療問題叫人很頭痛。(據聯邦移民及難民局的數據,一半難民不會在德國留滿一年,74%不會留多於4年,大部分難民會選擇搬回文化相近的原居國附近)。

既然答應了接收80萬,可以跟從英國的做法,直接在土耳其或黎巴嫩的難民營派籌再運送他們來德國,而不是要難民付錢給偷渡集團作賭命之旅。(另一個主張是,直接投放資金在鄰近敍利亞的難民營改善條件,讓難民留在文化相近的地方,或比叫他們長途跋涉來歐洲更來得有效益。)

政府的取態

雖然德國稱在2015年會接收80萬難民,但至今它只是暫緩執行《都柏林協議》,而非棄用。事實上在2015年上半年之前,仍堅守這一協議——即難民應該在入境歐盟的第一個成員國家申請政治庇護,如果難民前往別的國家的話,他們可以被遣返回第一個入境的歐盟國家。由於地理因素,這對德國,奧地利特別有利,它們有權隨時遣返難民到希臘或意大利——從海路到達歐盟的第一國。

德國的轉軚,除了是累積了數個月的難民魂斷地中海報導,加上大批的難民逃出敍地亞後在鄰近的國家或難民營流離失所,生活無以為繼,因此賭上性命偷渡到歐洲。大批迫到門前的難民,而歐盟大部分成員國採取「裝死」政策或不合理的篩選制度(如波蘭只接收基督徒難民),令德國媽媽不得不重新檢視它的難民政策。

德國的新路線只推行了兩星期,暫時民眾對難民還是持同情態度的較多,尤其是極度悲情的小男孩伏屍沙灘照一出,即使不悅難民前來的人都不敢逆流而言。但是,這股對難民的「熱情」和同情能持續多久,則難以估計。

德國的大選在2017年10月,現在要預計難民政策如何左右賽果是言之尚早的。但作為前哨戰或短期指標,奧地利維也納巿政府的選舉在10月11日舉行,是支持收容難民的政黨會獲勝,還是右翼反難民的政黨乘機招兵買馬,亦可視為是德語地區民眾對難民政策的試金石。

資料來源:

Federal Office for Migration and Refugees
Federal Agency for Civic Education
Die Zeit
Deutsche Welle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