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選舉之後,才是民主的開始

選舉之後,才是民主的開始

新界東立法會補選正式結束,公民黨的楊岳橋險勝民建聯的周浩鼎約一萬票,成功阻止建制派搶奪議席、修改議事規則禁止拉布。

民主不是只有投票的那一刻而已,思考怎樣投票、討論哪個候選人較佳、向別人拉票等等,都是實踐民主的重要過程。而更重要的是,民主社會的實質,不單止是靠選舉來體現。在選舉之後,人民必須對當選人作出監督,剛剛當選的楊岳橋也絕不例外。不論是因為甚麼原因而投票給楊岳橋的選民,甚至是沒有投票給他的選民,都要在未來的日子裡,積極監督他如何革新泛民,如何為議會帶來新氣象。

今次的選舉結果反映,「民主派/非建制派」陣營的得票比例沒有明顯的改變。兩位「非建制派」的候選人,公民黨的楊岳橋與本土民主前線的梁天琦,在今次選舉中分別獲得160,880票(37.19%)和66,524票(15.38%),兩者合共的得票百份比大約為52.5%,比2012年立法會選舉中,「民主派」參選人(包括民主黨、公民黨、工黨、新民主同盟、人民力量和社民連)於新界東的總得票百份比55%低。

選票去了哪裡?別忘記,新思維、前民主黨的黃成智在今次選舉中也獲得17,295票(4%),吸納了一部份極溫和的「民主派/非建制派」支持者。假如我們將他們三者的票數相加,三者合共得到244,699票(56.57%),與2012年的數字較接近。這反映出2012年至2016年之間,「民主派/非建制派」的餅沒有明顯變大,但裡頭的政治光譜再次被拉闊,由最温和的「投降派/中間路線派」,以至最激進的「本土/武力抗爭派」。而當中「傳統泛民/非暴力抗爭派」在今次選舉中響起了警號,兩邊不是人,漸漸萎縮,開始失去年輕新一代的支持。

最後,楊岳橋與梁天琦今次的得票,其實都不單純屬於他們自己。他們分别是「公民黨/傳統泛民/非暴力抗爭/守住議事規則派」與「反泛民/反公民黨/求變/本土/城邦/建國/武力抗爭派」的象徵。雖然後者在互聯網上似乎氣勢如虹,但到了今年9月份的立法會選舉,「本土派」那15.38%的支持度,能否在各區換來議席,實在存有很多變數。例如,有沒有與梁天琦同樣高質素的候選人出選?「本土派」政團眾多,能否成功協調、集中票源嗎?

距離9月選舉還有大約6個月,就讓我們拭目而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