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市建局撤回項目為賺到盡 新方案「食」街轉移地積比 六億袋袋平安

市建局撤回項目為賺到盡 新方案「食」街轉移地積比 六億袋袋平安

市建局從未試過撤回已經宣佈的項目,但今次有個例外,本月6日撤回去年1月宣佈的春田街/崇志街KC008項目,但又在同日同一地方開展一個新項目春田街/崇志街KC008(A),看起來一樣,成份卻是不一樣⋯⋯?!媽我好亂呀⋯⋯ 箇中因由我們為大家解答:

【市建局撤回項目為賺到盡 新方案「食」街轉移地積比 六億袋袋平安】

springroad

市區重建局於2015年1月16日公佈啓動土瓜灣春田街/崇志街重建項目,將七棟位於春田街2至24號(雙數)及鶴園街2至4號(雙數)的五層高的唐樓劃為項目範圍,佔地13,197平方尺。現時唐樓群的總樓面面積為40,236平方尺,200名居民需要遷離原居。受惠於原有遠未用盡的地積比率,可作發展的總樓面面積將翻一倍至86,413平方尺,若扣除建築及賠償成本,估計項目可賺1億1千萬。

然而市建局似乎認為這不是最能賺錢的重建方案。局方於本月6日突然把項目撤回,同時公佈新的春田街/崇志街重建方案。 新方案更加進取,將原來春田街的馬路部份併入項目範圍,利用新增的樓面面積多建160個位宅單位。假設每個面積單位面積450尺,建築成本3億3千萬,建成後每尺售價$13,000,加上市建局項目不用補地價,估計整個項目可多賺接近6億4千萬。

原來無論是市建局或私人地產商看中一地段的「重建潛力」,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該地段有沒有剩餘地積比未用盡,使能賺取中間的「地租差」。現時香港的城市規劃制度是透過限制地積比率去規管發展密度,一般市區住宅樓面的地積比率為7.5倍,商業樓面為1.5倍,可以合併發展。將地盤面積乘以該地段規定的地積比率,就會得出可發展的總樓面面積。當然樓面面積愈多,可以賺到盡的機會便愈大。市區重建賺到盡的方程式,就是先壓低賠償金額,然後透過吞併街道及炒盡地積比率去獲取更多樓面面積,最後大建豪宅單位便成。

以今次項目為例,市建局透過把面積為12,718平方尺的春田街馬路部份吞併入重建範圍,大幅擴大項目佔地面積一倍至26,415平方尺,總樓面面積便可增加至158,489平方尺,是重建前的四倍。根據市建局提交城規會的文件,春田街馬路將保留作行人路,同時會增加重建樓宇高度至38層。換言之,新方案「食」了春田街馬路部份,擴大了地盤面積,將馬路部份的地積比率轉移至樓宇,整個項目便可以多獲足足四倍樓面面積,6億袋袋平安。

市建局現在浪費街坊年半時間只為賺得更盡,閉門造車,重建項目從來沒有原區安置,重建後亦不建公營房屋,只建豪宅式門禁社區,將基層社區趕盡殺絕。香港現行的市區重建和城市規劃都只是紙上談兵,拆卸與重建之間,從來只看到功利的計算。有權者在地圖上畫兩畫,計算一下利潤是很簡單的事,實際上卻是極其無情地操縱居民的生死,再這樣下去,就只會有愈來愈多的基層被推向社會更邊緣的位置。

在此,我們呼籲大家就市建局提交城規會的規劃申請向城規會提出你的意見,第一階段在6月7日就截止啦!

連結

*圖片來源:明報、城規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