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坐在輪椅的巨人 改變在於同行

坐在輪椅的巨人  改變在於同行

【參選社福選委背後】葉健強,17歲,救生員訓練的意外,令他依靠用輪椅代步。他是殘疾人仕,知道服務使用者的需要。他身為社工,亦明白社工與服務機構的限制。他多年服務工傷工友及殘疾人士,了解改變,不是憑空白話,要從政策開始,引入殘疾人士的視角。

同行自主

「幾年前,她推着沉重的鐵輪椅緩緩地進來中心,現在她坐着電動輪椅四圍走。」說起與服務使用者的同行故事,他滿面自信。他深信人的生活,有尊嚴,就可自主和參與。

幾年前,50歲的女仕坐着輪椅走入社區中心,她因病長年住私人院社,很想離開,尋找社工協助申請入住公屋。其他中心的社工不理會她的要求,第一日遇上健強,她先入為主,覺得中心的人不肯幫忙,憤然離去,他連忙追出解釋。幾日後,她回來道歉。最後,找到醫生証明她身體無恙,適合外出居住。健強與她申請公屋調遷及電動輪椅的資助,找到客戶服務工作,重拾自信和尊嚴。後來她積極參與社交活動,認識更多朋友,主動協助其他人處理公屋調遷的問題。

殘疾的視角

17歲的意外後,健強堅持讀書,選擇社工系,希望接觸不同的人,了解社會。讀書時,正值反高鐵,他說︰「我的理念與大家一樣,但殘障人仕障礙多,自己是多一個弱勢社群身份。希望社會不要標籤,推動服務使用者參與的權利。」

他眼見上屆選委會,服務使用者排拒在選委之外,「不是選委,力量少好多」。他組織殘疾人仕相關論壇,梁振英和唐英年都不願出席,就算出席都不會同場。

他參選選委為爭取「殘疾人仕自主生活」,涉及社區照顧, 獨立生活,院社生活,自主經濟、特殊和融合教育。經濟方面,目前不少殘疾人仕都依賴綜援生活,建議推動改革傷殘金,提倡再就業,促使殘疾人仕的經濟多元化。綜援資助社區復康服務和購買器材,但如果沒有申請綜援就需付上要7至8萬購買電動輪椅,一般殘疾人仕無法負擔。他倡議改革傷殘綜援的分級制,由目前的二級改為三級,受助者並未一定要全取綜援。再者,改變現時政策以家庭為本的安排,這種安排限制殘疾人仕的生活,不然全家拿取綜援,家人放棄工作照顧殘疾家人,就是變相要求殘疾人仕與家人分開居住,用單人身份申請綜援。

他多年積極推動殘疾人仕融入主流社會,他道︰「殘疾政策的主流化,不是福利分配,而是保障人權,政府施政必須遵合聯合國《殘疾人公約》。」

推動政策

從社工到議辦,他身為專業社工,明白前線的張力。「做個案都要關心政策,如果無政策支持,個案做得幾好都無用,要相輔相成。」

他目睹轉變,社工與機構的心有餘力不足。近年,社工的方向多是輔導為主,往日服務使用者不少要求體裇安置到公屋,近年數目減少,家暴或醫療原因都很獲安置,「除非突然有病,需要坐輪椅,再走上不上唐樓,才有安置。」

為何如此呢?他解釋前線社工抵受不住機構的層層壓力,截住體恤的申請。社工變成服務使用者和機構的磨心,無法發聲。

他擔心,機構立場不夠堅定,不再為服務使用者發聲。政治打壓蔓延社福界,機構噤若寒蟬,一筆過撥款政策下,取得服務需要投標,機構或選擇啞忍,像最近市建局的重建社工服務投標,有機構傳出因政治因素不獲中標,打壓為街坊爭取權益的社工。

他批評︰「政府幫不到最困難最難處理的個案,只能幫有自理能力的人。」最弱勢社群往往不懂得跟政府打交道,結果被政策遺棄。他見盡無奈的個案,不改變政策,官僚體制只會製造更多的犧牲者。

為港人服務

「基層在政策的位置何在呢?基層的需要,政府是否看到呢?還是視而不見?」

不斷的問號,無盡的憤怒,不獨是健強的心聲,也是近年香港人的心情,而他將怒氣放在改變政策之上。「為何有人很容易來到香港?昔日有投資移民,現在有專才移民。」他憶起無助的個案︰

「政策限制太多,一位70歲婆婆照顧近60歲智障和四肢不便的妹妹。20年來,妹妹的姨姨不斷在大陸往返香港,協助照顧妹妹,之前一個月續期一次簽証。現在限制自由行後,變成每二周,再花3-4天拿取簽証,要求延長簽証時間,政府諸多推搪。」

改變政策,不是朝夕。坐在輪椅,無損他的信心,踏出與服務使用者同行之路,一齊發聲爭取,共同探索出路。

請周日於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社會福利界舉選,支持社福同行團隊101號葉健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