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記在The 4th Chinese LGBT Conference之後——關於我個人參與運動的初衷與反思

記在The 4th Chinese LGBT Conference之後——關於我個人參與運動的初衷與反思

文:林同燊(寄自中國大陸)

坐在南下回蘇的火車上,思緒萬千,望著車窗外黑暗的村莊那頭零星點點的燈光,我覺得需要對這次大會做次個人的總結,並且對這段時間有許多朋友問及我加入LGBT運動的初衷做個統一的回復,因為一個個回答甚是麻煩,而且還會引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當然也是為了方便今後再有如此問題的朋友跑來問我,想想那還不如直接公示於此為好。

轉變與規劃

今次大會歷時兩天,雖有多個平行論壇,但我參會的目的始終很明確,即是如何做好社群服務並在以後來擴大這場運動的影響力,讓運動的成果惠及普羅大眾。所以我幾乎是緊跟著這兩個議題的場次在跑。在聽取其他先行組織的經驗交流的時候,我發現大家都非常的有創意,也很有思路,無論在心理諮詢服務亦或是多元性別教育。作為一個新進LGBT運動者,也作為一個新成立的關注基層LGBT人群的創辦人之一的我來說,所受衝擊頗大。酷兒工友服務社草創之初,我們始終在通過各種管道尋找基層LGBT工友,但這效果實在不好,如果照此方式下去,機構可能始終將停頓在初級階段,既為服務社那就是做服務的,連服務的物件都尋不到,服務的資源再豐富也沒有用。所以在聽取這麼多先行同志們的介紹之後,我覺得適時轉變思路,將增進基層服務、團結以及進步的多元性別教育聯合起來將會是一個不錯的實踐。LGBT社群需要各種各樣形式的服務,而我們亦不能懈怠了推廣多元性別平權的理念啊!

基層的工友除了缺乏相對應的社會服務,也缺乏具有左翼精神的性別平權理念教育。勞動法律諮詢是最基礎且最有凝聚力的服務專案,而進步的多元性別教育也將成為我們今後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反對基於性別、性傾向的歧視以外,我們也反對親密關係間的性別暴力以及家庭中的性別暴力(包括父母與子女間的性別暴力)。因此如何將兩個本不相關的議題更好的做到跨界聯合,確實需要許多嘗試和努力。

為什麼要多元性別平權理念

縱觀國內目前各大勞動者服務機構,少有真正致力於多元性別平權理念的普及,而多元性別平權運動的機構也鮮有提供基層工友的服務專案。今次大會中與一位前輩聊起基層LGBT社群服務的時候,前輩告訴我說一年也就幾個基層LGBT工友走進她們中心,並且因為沒有對應的服務專案,基層朋友也留不住。這的確是一個現實存在的困境,基層LGBT工友們面臨的處境比起其他LGBT的朋友們更嚴峻,更不要說異性戀工友了。這個群體除了面臨性傾向上的壓迫,還面臨著階級上的弱勢,能夠勇敢站出來就已經很了不起。用一位女權主義理論研究的大學老師的話來說,好在國內沒有種族之差別,不然問題會更嚴重。但國內有民族上的差別,問題也不容小覷。

若放眼國際,歐美以及近距離的香港和臺灣,只要有多元性別平權理念的勞工組織,這個地方的工人將較其他地方的勞工組織的工人更為團結。美國的勞聯—產聯(AFL-CIO)在1990年代晚期就迎接一個叫做“昂首做一個職場同性戀者”(pride-at work)的組織成為其分會,更有公開出櫃的女同性戀者(拉拉)瑪麗·凱·亨利(Mary Kay Henry)在2004年成為服務業受雇者國際聯合會(Sercive Employees International Union,SEIU)的執行副主席,2005年南茜·伍爾夫斯(Nacy Wohlforth)成為第一位獲選為勞聯—產大(AFL-CIO)執行理事的同性戀者。自1969年“石牆起義”(Stonewall uprising)【1】以後,美國的許多工會都成立了LGBT委員會(LGBT caucuses)。【2】在臺灣,每年的秋天會掀起一場大型的社會運動組織遊行——秋鬥。LGBT組織和勞工組織就站在了一起,向不公義的財閥政治表示抗爭到底的決心,更何況每次有工會組織站出來要求爭取勞動權益的時候,臺灣的LGBT組織總會到現場聲援,反過來也是一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3】

站在勞工運動的視角來看,如果不去改造這些因性別、性傾向、種族、民族等帶來的差異,實現無壓迫的平等社會的希望顯然是渺茫的,雖然工運內部一直存在著許多種族、性別與性傾向歧視,但只要一步步通過彼此交流和在維權鬥爭中提升意識,明白到基層需要不分性/別等差異團結一致,摒棄這些舊的成見,勞工運動將會是充滿光明。所有性/別、種族、宗教和族群的工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是勞工——根據定義,他們被剝奪了生產資料、不得不聽命於雇主,而雇主則把勞工當作榨取利潤、從而鞏固自己身份和權力的來源。如果勞工想過上好生活,就必須挑戰和削弱雇主的權力,為了達到目的,他們必須集體行動,而且是作為基層工人集體地去行動。性別、性傾向和種族的差異必須得到確認和尊重,也需要在尊重彼此差異的基礎上重建基層工人作為一個階級的團結,不讓這些差異成為集體行動的人為障礙。還有什麼能夠像既尊重差異又展現一致的基層運動那樣具有豐富的進步內涵呢?【4】

個人的初衷與反思

我初初接觸到LGBT概念是在一次背包出遊的路途中,觀看了一位LGBT運動前輩拍攝的紀錄片——《盲人不按摩》,因為這位前輩當時也在放映現場,並從頭到尾都握著彩虹旗,在最後的觀眾問答環節,我人生第一次被科普了什麼是LGBT,也明白了同性戀不是病。旅途結束以後,我回到故鄉,因為迫切的希望告別鍵盤政治而參與到實地的社會運動中去,便加入了在地的LGBT小組並參演了兼具女權主義及多元性別平權色彩的話劇,並在期間如饑似渴的學習了多元性別的知識。但作為一個出生於勞動階級家庭並長期從事建築工地工作的我來說,我不滿足於現狀,希望能夠將多元性別平權的理念帶給更多的沒有機會聽到的而又急需它的基層LGBT工友們。因為不是學院派出身也並沒有過硬的語言能力,我只有通過自己的不斷反思去思考現實的困境和出路在哪里,後來我在一些朋友的支持下決定創立一個專門服務基層LGBT人群的組織,當然很快得到了昔日朋友的支持並且她們也加入了這個服務社,一起努力為基層LGBT人群服務。

對於未來的期望我並不樂觀,作為新進的一份子來說,我們沒有許多運營方面的經驗,也沒有雄厚的資金基礎,一切只能夠從最初開始,一步一個腳印。我相信憑藉我們堅定的信念和清晰的目標,我們會從風雨中走來,並為泛酷兒運動中貢獻一木一石。

結語

正如英國左翼學者伊格爾頓(Terry Eagleton)的說過的一則故事,一個革命者原本因為被獄卒想拿來羞辱便和一個同性戀者關在了同一間房,但最後同性戀者接受了革命者的理念,而革命者則被“掰彎”。【5】故事結局是告訴我們,受壓迫者的彼此接納、融合才是走向勝利的唯一選擇。就像我們的彩虹旗彰顯的精神一樣:多元、平等、包容。

注釋:
【1】 石牆運動:又名石牆事件(英語:Stonewall riots),是1969年6月28日淩晨發生在美國紐約市格林尼治村石牆酒吧的一連串自發性暴力示威衝突。員警臨檢直接導致了衝突的發生。石牆暴動常被認定是美國史上同性戀者首次反抗政府主導之迫害性別弱勢群體的實例,亦被認為是美國及全球同性戀權利運動發跡的關鍵事件。參看維基百科。亦可參看戈斯(V. Gosse) 《反思新左派:一部闡釋性的歷史》(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十二章:同性戀解放:“走出私室,走向街道!”
【2】 引用自 《為何我們需要工會?》(Why unions matter中譯本,臺灣唐山出版社2015年版),第六章:種族、性別、族群及性取向
【3】 歷史上LGBT運動與勞工運動結合的例子數不勝數,最出名的莫過於上世紀八十年代英國支援曠工罷工的LGBT組織L·G.S.M。歷史事件後被拍成電影並獲大獎。電影名:《Pride》(B站可看)
【4】 同上
【5】 參看《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