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法國女生的疑問:你的名字

法國女生的疑問:你的名字

2015年7月,我來到位於巴西跟阿根廷邊界的伊瓜蘇瀑布(Iguazu Falls)。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今天要說的不是瀑布的壯美,而是一段讓我反思良久的小對話。

在我和旅伴坐巴士前往瀑布的路程上,遇上一個已定居於南非Cape Town六年的法國女生。我已忘記她的名字,只記得她梳了一頭清爽俐落的短髮,麥子般的膚色和她的行山背包給我一種很獨立隨性的感覺。我們在路途上就聊起來。她說得一口流利英語。

她告訴我們她的法國名字後,也問我們的名字。而一如平常跟其他背包客自我介紹一樣,我和同樣來自香港的旅伴就告訴了她我們的英文別名。

她聽後覺得納悶,「你們不是香港人嗎?為什麼會有英文名字?」

這是我頭一次被外國人這樣問,我倒也從沒細想過這個問題。因為在香港,有英文名字不是很普遍嗎?在大學,我們什至多以英文名字來稱呼彼此,感覺還比較舒服自在。總之,不論是小時候被父母改的,還是被英文老師胡亂改的,大部分人都有一個英文名字(或是日系的),也慣以這個名字作日常交流。

「因為中文名字很難唸呀,所以我們多會另外有一個英文名字,這樣感覺比較方便交流,也比較好讓你們記住我們。」

「但你們是香港人,是有自己的中文名字呀。」然後她問我們的本名,也嘗試著唸。

這個法國女生的疑問和執著不知怎地帶給我很大的衝擊。想了想也是,在與來自不同國家的旅人聊天時,他們介紹自己的名字也少有這樣的洋名。就算自己本身國家的語言對外國人來說有多難唸,也很少會像香港人一樣另起一個英文名字來方便別人。

是因為法國人特別有民族自豪感嗎?所以才對此特別執著?雖未去過法國,但曾耳聞法國人不喜歡外國人到法國時用英語跟他們聊天問路(有錯請指証)。他們的概念就是,你來到法國,就該用法文。我也不會故意去遷就你而說英語。

這樣感覺好像很有個性,但其實也別無道理。我常覺得,作為旅客,也該嘗試入鄉隨俗,不論是語言、生活模式、衣著儀容等,特別是在一些政教意識較重的國家。這樣不單是對旅人本身來說是一種新的文化學習與體會,也是對當地人民的一份尊重。

而作為當地人,守護自己的語言文化就更是理所當然了。當你連自己的名字也要「遷就」別人,你還有什麼願意捍衛?或者,還剩下什麼可以捍衛?

如此想來,香港也真的是太會包容跟遷就別人了。

(寫於十九大中共要維護中央對港澳的全面管治權之日)

Photo credit: Jeffery
旅遊人誌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