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消失的公營街市重見天日?

政府欠下天水圍卅年民生債

天水圍發展歷程已逾卅年,新市鎮發展顧問公司早於1983年建議,在今日屬柏慧豪園的位置興建一個公營街市,以服務天水圍東部居民,但當局因受制於與發展商的「秘密協議」的因素,於是在1992年和2000年初兩次擱置興建計劃。連串規劃失當導致居民至今未能透過公營街市,減輕因大財團壟斷區內商業設施所造成的生活負擔。

發展局曾經承認,政府當初發展天水圍新市鎮時與嘉湖山莊發展商簽訂了協議,限制區內其他商舖發展及競爭20年。間接「養肥地產霸權」,導致天水圍的商場及街市完全被長實及領匯壟斷。時任發展局長林鄭月娥在立法會回答議員提問時表示,1982年發展天水圍新市鎮時,與長實及華潤等財團組成的巍城有限公司和天水圍發展有限公司訂立協議,購入大批農地,其中38.8公頃發展成嘉湖山莊。協議亦訂明區內商舖供應不得導致兩公司提供的商業設施在商業上不可行。但限制只適用於天水圍南,而且協議已在2002年撤銷。

現時天水圍有五個公眾街市,當中四個屬領展。政府當年簽下協議保障單一發展商,置基層居民利益不顧,完全無視基層居民的生活質素。居民生活水深火熱,官員卻視若無睹,間接導致「悲情」標籤著天水圍的命運。

相隔近三十年,2017年十月十一日,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中承諾,於天水圍等地興建新公營街市,以增加居民購物選擇。但林鄭月娥仍未有詳細交待時間表及確實選址。政府理應盡快交待興建街市時間表,並就興建街市的選址、規模等進行地區諮詢,償還居民一個心目中的理想街市。

元朗、天水圍、洪水橋一個共同命運

政府現正計劃於洪水橋新發展區興建新公營街市,並以其覆蓋天水圍居民的需求,卻漠視現時天水圍居民長期跨區到元朗購物所付出的金錢及時間成本,而洪水橋新街市能否應付日後兩區近五十萬人的需求,亦成疑問。天水圍居民爭取公營街市多年,卻換來政府諸多推搪,更拒絕交代以洪水橋新公營街市服務天水圍居民的原因。

天水圍區內長期欠缺一個可以提供較便宜菜價的街市,基層居民不惜長期跨區到元朗買餸,每到繁忙時間,買餸及放工的居民更增加元朗區內交通負荷,直接導致輕鐵761P及巴士K73都長期滿載,當中更有為數不少跨區買餸的天水圍居民。

即使洪水橋新街市落成,天水圍居民依然要乘車轉折到洪水橋,跨區買餸導致居民的生活成本同樣沒有減少,政府的措施都只是將問題由元朗轉移到洪水橋,更加只會對洪水橋當區造成壓力。

能否解決天水圍居民生活成本的問題,又會否令洪水橋成為另一個元朗?以上疑問,這一一都需要政府確切地回應。

文:巫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