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文化論政】歐陽檉:香港藝術觀眾與流行文化+

【文化論政】歐陽檉:香港藝術觀眾與流行文化+

6月25日,香港藝術發展局在理工大學舉行了「接觸潛在觀眾群:如何讀懂市場調查數據?」研討會。除了發布局方已經持續九年的「香港藝術界年度調查計劃」外,更首次公布委託市場調查顧問Consumer Search Hong Kong Limited (CSG)進行的「觀賞藝文節目及消費調查」。作為首次調查固然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但如果作為藝發局恢復法定研究功能的契機,意義不小。研討會請來評論的嘉賓,各有不同的關注和經驗,內容緊扣,見解獨到,令研討會的確收了拋磚引玉之效。

市場調查格局的限制

(1) CSG調查反映香港人頗為熱衷藝文活動,有一些相當令人振奮的數字。但統計學上街頭訪問(street intercept)一般並不能視作真正的隨機抽樣(random sampling),即使將數據加權能否有代表性地推算至全港人口在科學上有相榷之處,報告撮要沒有提供誤差範圍等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求證。不過,我們可以比較謹慎地看待,這3016個受訪香港人的藝文習慣,加上focus group 收集到的質性答案,還是有一些啟發性。(2) 面對普羅市民,藝文活動的定義十分廣闊,因地而異,因人而異。受訪者自己對藝文參與的理解是否可和問卷吻合?這是survey artifacts的考慮。這次CSG緊跟ADC這個客戶的特質,按照ADC的藝術形式分類:舞蹈、戲劇、戲曲、音樂、跨媒體藝術、電影節/獨立放映、視覺藝術展覽、文學活動共八種,稱為 「core arts」 ;另加綜藝及流行表演(「pop show and variety show」,據說「包括才藝表演、各種藝術比賽及頒獎典禮、獨立樂隊及流行歌星音樂會等」),稱為 「non-core art」。其實該報告對於藝文定義的思考和理論較薄,大家要自行翻看其他國家的研究作補充理解。(3) 調查引入了「life stages 」(在學、在職單身、已婚無孩子、已婚有孩子、孩子歲數不同以及退休的受訪者等)以及「active」「passive」 「social 」和「independent」 來描述觀眾,有一定亮點,但似乎是根據各國同類更深入的研究經驗簡化而來。 香港教育大學兼任教授鄭新文亦指出,應該考慮其他分類如 lifestyles 或 psychographics等。

香港藝文生態初探

以筆者的理解,整份報告的啟示主要可以歸納為(1) 有不少 pop/variety show only 觀眾 — 這並不令人意外。當子華神的門票被炒至天價,26場場場爆滿,還有灰機的理由嗎?(2)除了pop show 外也有一定的受訪者參與過core arts藝術活動,開始進入ADC的視線範圍,是可喜的現象。(3) 文學活動參與偏高:這是令人驚訝的。莫非香港已經人人文學,超越法國?不過似乎只要在調查期間去過圖書館看書,又或者去過書展買書等已經被計算入文學參與之中。正如前教育局長吳先生每月看書三十,原來包括飛機上的雜誌。不過平心而論我們也不應該忽視香港多年免費教育的成果:有了全民識字才有小說報紙—這是現代社會公共「觀眾拓展」的濫觴。今天香港人平均教育水平已經十分高,下一步是如何讓更多人享受較高門檻的活動,可以是更認識一種或幾種非流行藝術的基本語言,也可以是更多機會參與互動co-produced的社區活動。

從觀看到經歷

流行文化雖然貼地,但也有自身的限制。以膾炙人口的香港電影為例,儘管創造和紀錄了香港的輝煌歷史,但也有不少港產片電影人對操控觀眾情緒絕不汗顏,要提升觀眾知識就無能為力,惹來一位知名文化人批評香港流行文化「低俗」二十多年之久,所以香港市民對完全市場化以外的藝文的確有其需要。CSG調查的建議之一是鼓勵「pop show only」 觀眾成為 「dual-type participants」,這是處於市場考慮。但我認為可以享受流行文化以外至少多一種藝文是一種福氣,有助個人自主。香港應該建立除了閱讀、流行文化消費以外的第三藝文literacy,這樣才能令production和consumption的cycle完整,生生不息。今時今日淨係娛樂觀眾係唔夠嘅!澳洲學者Jennifer Radbourne提出過享樂、沈澱、發現、個人提升和社會影響的觀眾體驗經歷(Experience Impact Zones)一說,值得進一步探討。

研討會上香港管弦樂團的鄭禧怡、香港芭蕾舞團的譚兆民、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的陳惠儀,都各自提出創新的藝文推廣方法,令研討會生色不少。恒生管理學院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莫健偉建議業界互相分享數據建立一些共同的觀眾研究框架,在場人士多正面回應,十分願意分享。藝發局還是一個有業界參與,較可信任的平台,這樣的研討會,以後應該繼續舉辦。6月25日,只是一個開始。

作者為大學講師

文章刊於2018年7月9日信報專欄。本欄逢周一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