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回李鴻彥:抱歉,你又搞錯數據定義了

回李鴻彥:抱歉,你又搞錯數據定義了

昨日回應Now新聞有關移民數據的文章刊出後,想不到片中主角李鴻彥先生撰文回應。更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回應當中再次犯了原文所述「搞錯數據定義」的問題。

回顧昨日的文章,其中一個論點是電視節目片段中引用了一個政府統計數據,指持單程證來港者沒有工作,會對香港財政構成影響等等。筆者在文章中指出,該數據紀錄的是他們來港前在中國大陸有沒有工作,而非來港後有沒有工作,這是用錯數據。筆者之後引用了「內地來港定居未足七年人士」的數據,指出相關的勞動參與率近年不斷增長,和片段中帶起的印象不乎。

李鴻彥先生的文章沒有回應錯用數據的問題,反過來認為筆者使用「內地來港定居未足七年人士」的數據不乎這個討論,因為他們「包括工作簽證」。下為該段截圖:

很不幸,李先生再一次犯了數據定義的錯誤。讓我們看一看統計處是如何定義「內地來港定居未足七年人士」的。以下來自香港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 — 主題性報告:內地來港定居未足七年人士(頁3):

政府對「內地來港定居未足七年人士」一直有清晰定義,而短期留港工作和就學並不在其中。李先生沒有弄清事實,卻引伸出一系列的批評,是再一次犯了數據定義的錯誤。

同一個問題,犯一次尚可稱為一時不小心;但拒絕承認之餘還要在回應中犯第二次,就得稱之為輕率了。筆者絕對同意電子傳媒的形式未必容許長篇大論,但精要和錯誤是兩件事來的。引用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的 Code of Ethics,第二條就說到: Remember that neither speed nor format excuses inaccuracy(記得速度和格式不能成為錯誤的藉口)。

(順帶一提,「內地來港定居未足七年人士」和「持單程證來港者」的確不是完全對等的,前者的定義中有提到「透過單程證計劃抵港但其後選擇多數時間留在內地或移民往其他國家的人士」是不包括在定義之內的;但既然我們感興趣的是他們來港後對香港經濟的影響,此一差異不單是一個問題,反而使之更為合適。)

李先生有時間找回超過十年前筆者與雷鼎鳴教授的報章論爭作開場白,卻連自己論點基礎的數據定義也沒有查證,這恐怕不是一個很值得鼓勵的討論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