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當左膠講錯數據

當左膠講錯數據

講個最近發生的故仔俾大家聽。

話說之前美國中期選舉,29歲的拉美裔超新星 Alexandria Ocasio-Cortez 當選(現在美國人人簡稱為AOC,但唔係講緊打機)。她能言善辯、外表討好而且立場出位,立即成為媒體寵兒。她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要為窮人弱勢發聲,當然被保守派追著來打,日夜滋擾恐嚇無日無之。

早幾日,AOC接受訪問,提到美國的貧窮問題,說美國大多數人的工資都不能維持生活,引來華盛頓郵報 Fact Check 。《華郵》說她為窮人發聲值得支持,但她說「極大部分」並不正確,統計數字顯示應該是三成幾左右。當然,三成幾也是很多,只是不是「極大部分」。

文章刊登後,引來一眾左翼批評。第一種批評,是說她已經被保守派狂追猛打,特別是喜歡罵她有外表冇內涵,現在《華郵》的 Fact Check 是助紂為虐,沒有考慮更廣闊的權力問題;另一種批評,則說她整體來說提出的貧窮問題是正確的,就算她個別句語有誤也不影響到她的結論是正確的。

這不是 AOC 第一次和 Fact Checker 衝突,早前還有另一次。當時她自己親身回應,說她的個別失誤被放大,批評者是見樹不見林。這個說法又引來很多記者和論者批評,不少曾經支持她的論者表示失望。

可以想像,如果這件事在香港發生的話,把內容改成為少數族裔/難民申請者發言,然後用錯數據的話,不論AOC或她的一眾支持者都肯定會被罵為「死左膠」,不尊重客觀事實云云。

不過,這個討論確實有在香港發生,相當熟好熟面,只是左右反轉,題目叫做「公營醫療壓力和新移民」。

最近的這場討論中,其中一條戰線正是所謂「數學與邏輯」。有論者認為新移民是公營醫療壓力的主要來源,有分析反指人口老化才是公營醫療壓力更重要的來源(講開又講,如果真的要講邏輯,即使A原因比B原因更重,也不等於否定了B原因都可以好重要。這點不知為何正反雙方都沒有理會)。本來如果可以實事求是地檢視情況,把公營醫療每一方面的問題釐清(包括供和求,而非只是供或求),也算是貢獻。但這數天的所謂討論,卻和上面說的那些「死左膠」差不多:「我都咁慘啦,你仲幫人地!」「個結論係咁就得啦,中間呢啲講黎做乜!」政治立場雖不同,說法卻又差不多。

我見到有過去會就研究方法和「素人父母」大戰三百回合,凡事都講sampling size和cognitive bias的博客,說自己在醫院見到幾多個R字頭身分證就是證據;我見到有 KOL 公然批判此時任何的數據討論,說「講數據就是精英主義」。

我覺得好恐怖。

我們反對專制統治,是因為專制統治有不理事實,以政治/道德高地蓋過客觀事實的趨向,從「衛星田」的「畝產萬斤」到廣深港高鐵的「我哋話你聽OK就得㗎喇」,同出一轍,最終受害的是大眾。如果我們在反對專制的過程當中自己染上專制的惡習,我會不知道我在爭取些什麼。

那可以怎麼辦?回到 AOC 的那場爭議,我還見到另外兩種的回應。

第一種,同樣是反對《華郵》的 Fact Check,但方式是對《華郵》的數據定義提出質疑,指出如果換另一種計算方法的話, AOC 當時的說法也可以是正確的。這種討論,好像有建設性一點,最起碼我們可以再討論一下哪種計算方法比較合乎情理。

第二種,是針對權力不平等的問題,要求 Fact Checker 在針對 AOC 的同時,要同樣甚至以更多的精力去對待當權者。對此,《華郵》對特朗普政權的監督從不手軟,不能說他們間中 Fact Check 一下 AOC 就等於沒有認清權力關係的問題。但這是一個重要的警剔,如果有專家學者一日到黑對民間的說法吹毛求疵,對官方亂來卻視而不見,那就確實變成了政治工具而不自知。

希望我們這場所謂「數學與邏輯」的論爭,也可從這兩種回應得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