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團體籲市建局保育小泰國 疫下網上集會150人參與

團體籲市建局保育小泰國  疫下網上集會150人參與

[草根.行動.媒體] 報導/特約記者:胡詠怡
2020-9-28

九龍城面臨市區更新,啟德道/沙浦道項目首當其衝。眾所周知,九龍城又稱「小泰國」,乃許多泰式商舖、泰裔街坊、泰裔組織委身的社區。上周日,九龍城重建關注組(下稱「關注組」)在疫情下舉辦了一個名為「保育泰裔文化在龍城」網上集會暨論壇。集會前,已見關注組網上宣傳,並提供多張貼圖給參加者張貼於通訊軟件中。



集會當日,除網上之外,關注組亦在重建區內提供街站直播給華語街坊,另外在泰國工會提供直播給泰語街坊,參與人數一度上升至150-160人。關注組指已邀請市區重建局參與論壇,唯對方只有自動回覆信件。

社區研究指市建局未能照顧泰裔社群需要

論壇由兩位理工大學社會政策及行政系的潘同學及馮同學的社區調查開始。在同學的社區統計中,整個九龍城舊區有過百間泰式店舖,兩位同學聯同關注組義工,在疫情下仍做了31份問卷,亦即約三成的樣本,期望可以有參考價值。

兩位同學在問卷調查中發現,受訪店舖好多都係在九龍城開業,且六成以上都經營超過五年,48%經營超過十年。超過七成店舖表示無離開過原址,而全部曾搬遷過的店舖也不曾離開九龍城。超過九成受訪店舖都會參與潑水節等傳統泰國節日,包括捐錢和物資。當中有些舖頭的老闆,更已在九龍城舊區置業,居住和工作都在這區。有回答問卷的店舖中, 接近七成住在九龍城。同時,八成有回答問卷的店舖都會與顧客及鄰店閑聊, 不會只是做生意。

在深入訪談中,他們也了解到公共空間、公共服務及設施與地區特色和社區網絡都密不可分。譬如潑水節,現時華、泰街坊都會參與,不同的泰式店舖和團體都有參與,但如果重建後如市建局計劃只有地下商場,且新商舖估計都是大品牌,絕對無法忍受四處都是水要打掃,然而六月市建局卻在城規會指節日的事情「大有大搞細有細搞」,實在是沒有看見一個社區要用長久時間去接納一種文化,但卻可以秒破壞。

至於在社區參與方面,多個商戶和住戶都有表示人口凍結登記不準確,但市建局又拒絕更改,亦拒絕與關注組會面商談。最嚴重的是,市建局人員在開始時竟宣傳不知有泰國人在這個社區,同時所有文件和做人口登記都沒有翻譯,泰裔街坊連明白都不可能,枉論參與。同時,在2014年已停止運作的市區更新地區資訊平台( DURF),雖然當年都沒有提供任何翻譯,亦沒什麼泰裔街坊聽過,但即使這個諮詢架構只聽取了部份華人街坊意見,當年的總結報告都是認為九龍城舊區應屬於活化區,而非推倒重建的重建區,明顯市建局沒有理會。

他們以一位學者提供的可持續發展的框架,用六個指標去考量泰裔社群對九龍城社區的需要及市建局對九龍城的規劃是否有特別關顧這些方面,包括公共空間的提供、公共設施與服務的提供、原區就業機會、地區特色、社群歸屬感,以及社區對發展規劃的参與。他們根據社區的需要對照了市建局暫時的文獻和今年六月三日遞上城規會的規劃方案,了解到市建局對以上六點都沒有考慮。兩位同學指,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市建局理應按照《市區重建策略》的要求,保存社區網絡和地區特色,政策上應做到原區安置和原區復業。

華、泰街坊共聲討 責市建局無視社區

關注組成員,同時泰國工會主席Dang她指工會曾經歷五次搬遷,而每次都位於九龍城。她自己1991年來港,當時無臉書或智能電話,要聯絡只能住在一起。她表示不同泰裔及華裔商戶都會為九龍城的泰國特色文化有付出,例如商戶會在不同節日慶典中捐出錢和食物,而在潑水節「華人舖頭都有比水喉我地玩。」

她十分認同理大同學做的研究,符合泰裔街坊的現實。她也指出了當初沒有翻譯的問題,即使現在也不過有一份兩頁紙的泰文翻譯文件,泰裔人士無法理解發生的問題。她指重建後當區的租金將會上升,工會是工友合資去租,將無法負擔重建後租金。

關注組成員,重建區住戶,華人唐先生講述他自己在九龍城社區生活幾十年,親眼所見的泰裔文化及華泰共融社區的形成。他憶述家人以前在街市工作,附近有不少泰裔檔口,他盛讚泰裔人士經常幫助華人商戶及住戶,不會因為膚色而互不相干有所隔膜。他又指泰國工會在九龍城很重要,可以協助很多泰裔人士,市建局理應協助工會在區內重置。他認為重建會拆散泰裔族群,他嘆道這是人與人之間共同建立的文化,社會和市建局都應該要珍惜。

在規劃方面,唐先生批評市建局在無「諗清楚」:「人地潑水節要祈福、要見天㗎,點有可能喺地下廣場搞?唔係話擺個泰王擺個水桶喺度就話係泰裔文化。」他亦呼籲在九龍城的華人商戶應關注此事,因為重建的問題將來大家都要面對。

立法會、區議會議員撐場

立法會議員朱凱迪撐場,直斥市建局「認錢唔認人」,認為市建局並非不認識,而是有意去不認識泰裔文化,因為不認識問題,問題就不存在,就無須處理問題。他又稱讚這是第一次有本地及少數族裔群體合作,建議關注組深化了解泰裔族群在九龍城紮根的過程,提升社會對九龍城的關注度。

區議會的馬希鵬議員亦有參與,指出政策複雜難懂,往往到市民知道時已太遲,若無人協助會很無助,並希望民主派主導的區議會中能「做得幾多得幾多」,將推動市建局及關注組在區議會上面對面討論,增加居民在重建項目中的參與度。

網上集會多人參與 發言者多支持關注組

支持者中,舊區街坊自主促進組的張先生發言,拿出自城規會下載的啟德發展區已被劃為房委和房協的六個地盤的地圖,建議關注組可以考慮要求市建局與房委或房協換地,以做到原區安置和原區復業。


(黑白斜線的位置是現在啟德道/沙浦道重建區,中間路為太子道西,藍筆圈著的六個地盤,便是已規劃為讓房委和房協起住宅的地盤,每個可以建兩楝樓宇,部份更已規劃有街舖,而房委和房協的地盤都分別有兩層和四層的商用建築)

集會和論壇以網上會議軟件及臉書雙軌進行,不少參加的街坊和市民都在旁邊留言要求市建局保留多元文化的社區、支持原區安置和原區復業,更有人自製標語圖送贈關注組,為街坊打打氣:




=========================================================

[草根.行動.媒體]
網頁:https://grassmediaction.wordpress.com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grassmediaction
telegram channel: https://t.me/actionofgrass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