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超級拔尖

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中﹐若果會考有六優的成績﹐就可以參加拔尖﹐
讀完中六後不用考高考﹐直接升讀大學。現在科大推出一個超級拔尖計劃﹐
如果在外國某某大賽中獲獎﹐取得有一顆小行星的命名權﹐
就可以連會考成績也不用理會﹐直接升讀大學。可是這個超級拔尖計劃﹐
真的是為香港培育人材﹐還只是科大做的一場公關騷呢﹖

去年陳易希在Intel的IESF比賽中獲獎﹐取得一顆小行星的命名權﹐
一時間這個發明小天材給捧了上天﹐被譽為香港科研的明日之星。
科大校長朱經武使用特別酌情權﹐收取陳易希在中五畢業後直接讀大學。
可是會考放榜﹐陳易希竟然只取得十二分﹐令很人質疑這個超級拔尖的決定﹐
到底陳易希有沒有足夠資格和能力升讀大學。

每年在香港的學生中﹐也有不少人能夠在海外的學術比賽中獲獎。
陳易希的最大成就不是獲獎﹐而是有個小行星用他的名字夠噱頭。
要獲取小行星這個獎品﹐說難不難說易不易。我上過Intel的IESF的網站﹐
看過陳易希參加那一個屆的報告﹐入面隻字沒有提過他的名字和作品﹐
畢竟只是拿個毫不起眼的二等獎。再上MIT Lincoln Lab的網站﹐
發現陳易希小行星的推薦只不過是The Ceres Connection的一環﹐
MIT本身沒有評核陳易希的科學成就。Intel捐錢給MIT﹐
MIT就賣小行星名給Intel當獎品﹐美其名表揚年青的傑出科學家。
一年大約有幾十人通過這個計劃取得小行星命名的資格。
香港的媒體看見MIT的鍍金招牌﹐不明裏底蘊就以為陳易希很勁﹐
這樣一個少年發明天材就吹捧誕生出來了。

香港會考其實只要肯用功讀書﹐考取升中六最低十四分的標準不算很難。
陳易希竟然連最低要求也達不到﹐不禁讓人懷疑他是靠小聰明獲獎﹐
還是貨真價實的科學天材。大學的課程比會考更加艱深﹐
若果連會考也應付不好﹐根本沒有可能在大學中生存。
拔尖培養人材是好事﹐但尖子也要至少乎合有升讀大學的最基本要求。
若尖子最後因程度不足而讀不上﹐不單浪費教育學位的資源﹐
更加可能白白糟撻一個尖子。更大的問題就是向全香港芸芸學子﹐
傳達一個錯誤訊息﹐只要夠出名夠威﹐就連最基本的學習條件也不需要。
這與美國大學常為人詬病用學位買運動員的政策有什麼分別﹖

說回話來﹐到底科大校長朱經武是真的認同陳易希的材能﹐還是賭一舖大小﹐
想借陳易希星的聲名滔光呢﹖他大慨是最想陳易希以第一名譽畢業的人了﹐
不然他這個破天荒的超級拔尖計劃﹐最後只會淪為賠上校譽學校質素的笑柄。

那陳易希本人呢﹖他的志願是入讀科大﹐他算是暫時達到了﹐
不過能否畢業還要靠真本事。在新聞報導超級拔尖的成就時﹐
記緊要加句字幕說這是萬中無一﹐家中的小朋友千萬不要亂學。
他放棄會考心醉心發明﹐好彩贏了個小行星就可以直升大學﹐
不好彩輸了就可能會變雙失青年。反觀其他和他有差不多可能性的人﹐
像曾與陳易希較量的蔡騰飛或同校戰友丘德志﹐他們選擇備戰會考﹐
考取優異的成績﹐循正常途徑升讀大學﹐則穩陣安全得多了。
陳易希選擇的這條路道﹐付出的風險獲得的利益不成比例。
若他選擇參加比賽放棄會考﹐最後拿獎學金去MIT升學或許有賺﹐
但最後卻要屈在間二流大學讀書﹐冒這個風險並不值得。

當然我可能看錯﹐陳易希只是香港填鴨教育下的犧牲品﹐
他上到大學可能會大放異彩。不過讀過大學的人也知道﹐
本科教育只是考試制度的申延。 教學變化多了但本質上還是相似﹐
主要是以知識傳授為主﹐最終還是以考試或報告作為測試學生的準則。
若果有有莊家開盤的話﹐我會賭陳易希不能讀至畢業﹐就算畢到業﹐
也拿不到一級榮譽學位。不是我黑心﹐我也想我看錯﹐
香港會有第一個諾貝爾獎得主﹐但這是最合理的預測。
其實也不要求陳易希會考十優﹐若他有二十分達中上的成績﹐
相信沒有人會對他超級拔尖有異議﹐但十二分真是太過失禮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