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富士康與第一財經背後的一雙手

西方的中國研究學者很關心一個問題:究竟開放改革為中國帶來一個怎樣的新社會?富士康與《第一財經日報》的「和解」,似乎給予我們一點啟示。

外界一直有一個印象,中國媒體被官方控制,這只說對了一半,準確地說,中國媒體是一只兩面獸,有時表現得跟西方國家新聞機構沒兩樣,有時又會回復舊貌,早前的冰點事件便是一例。

國內部份記者表現的獨立性及專業,香港記者瞠乎其後,《第一財經日報》對富士康勞工問題的報導是一個例子;而這不是市場化的直接或必然結果(看一下「市場化」十足的香港傳媒便知道),而是不少新聞記者藉著市場化大潮找到的空間;近十多年來,新聞機構要向錢看,要爭銷量,當然要減少官樣文章,深入調查報導亦成為賣點。

有中國特色的新聞機構,日常運作越來越像西方國家的傳媒集團,搶新聞,爭銷量,它們一樣搞跨媒體併購,攻佔及壟斷市場呀,進行策略性聯盟,但在許多關鍵時刻,還是要受到直屬黨政機關控制;中國基本上沒有民辦報紙,《第一財經日報》是由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北京青年報社聯合主辦,三個集團分別直屬上海市委、廣州市委及北京共青團團委。

因此,表面上的新聞機構與企業的矛盾,中間還是有黨的運作在其中,更特別之處在於,富士康在深圳的公司,便是2001年中國第一家有黨委進駐的台資企業,企業內的黨員1791名,68個黨支部,有三分之一黨員是主管以上,黨委的利益也跟企業利益一致,當年成立時,富士康黨委便提出:「黨的工作必須服從務於企業生產經營」,去年,企業便撥給黨委800萬元費用。

這次兩集團間的衝突,很難令人相信沒有黨的居中介入,而在得出來的聯合聲明,也很合乎黨的路線:「和諧社會」。

哈伯瑪斯曾說過,現代媒體企業化,使以前派報傳統的小媒體消失,公共領域的討論,變成了政經集團公關工作;這次兩集團的聯合聲明,根本就是一份公關文件,不過,中國的公關社會,也很有中國特色,黨組織在新興社會空間蔓延,一雙手,若隱若現,而勞工微弱的媒體聲音,也得以在一片「和諧之聲」被淹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