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與記協麥燕庭的一席話

今天早上去了嶺南文化研究系碩士招生會談"媒體與社區", 其他的講者包括記協義務秘書麥燕庭, 和青年工作者邵家臻. 因為只有一個準備報名的社工出席, 所以變成了聊天活動.

其實一直以來, 都想找機會與記協聊聊, 看有沒有可以和記協一起, 鼓勵媒體工作者寫自己的blog, 雖然也知道記者面對很多限制, 尤其是十多個小時的工作, 但我覺得blogger journalism可以幫記者挽回他們的專業形象, 因為透過網誌, 他們可以直接面向讀者.

其實麥燕庭也說香港記者比起國外的發展遠遠落後, 基本上是五十年代的一套準則, "有怎樣的社會就有怎樣的記者", 這是她的回應, 並認為記協不適合推廣某一些訪採實踐; 我摸不著頭腦, 記協不是應該使媒體更加多元嗎? 還是同一樣的回應: 記協不適合擔當advocacy的角色. 在這方面, 我們似乎無法溝通.

麥燕庭在簡介主流媒體的時候說, 因為主流面對公眾, 所以難以避免地會忽略小眾, 主流媒體的新聞來源有60-70%是來自建制, 包括政府和大機構, 只有30-40%是來自突發和其他小眾團體.

我說, 其實被邊緣化的是多數的小眾, 因為那麼多的小眾加起來其實是社會的大多數. 許寶強後來更指出, 即使連中產階級其實也被邊緣化, 媒體裡的品味越來越單一. 而inmedia裡的人很多都是中產階級. (看來我們也可以搞一個中產聯盟:) !)

其實從主流媒體的新聞來源看, 大眾媒體真的不是大眾媒體, 因為整個社會的agenda都是由建制決定, 主流媒體工作者頂多只能平衡報導.

記協近年會員越來越不活躍, 五百名會員, 活躍的只有10來個, 留言版冷冷清清的... 雖然我常常在inmedia批評主流媒體, 但始終希望主流媒體工作者能重拾專業的驕傲, 使社會的價值和議題更多元, 而不是把業界的問題, 推到社會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