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不只要做肥皂泡!

不只要做肥皂泡!                                
﹣﹣ 麥海珊
3.8.2007 明報

肥皂泡,美麗,卻一瞬間消逝。

廢油造肥皂,顏色奇怪,沒有精美的包裝,卻令我們的環境和我們(應該)美好的生活可以長久。如果,我們真的關心持續發展。

很多人都說,曾蔭權的競選政綱避談政改,盡量在生活質素上搶民心(雖然人民生活自主必須與民主參與同步),點出幾個大題目,如食物安全、環境保護等。可是,於曾的行政主導和以經濟發展為先的思考方法中,「食物安全」的問題就只是架床疊屋加上更多檢查的關卡「措施」,而不是重新定立支持本地食物生產的「政策」,包括有機農業生產和食品加工生產 -- 食得近,自然容易檢查,食物也新鮮,同時不用浪費運輸能源;而有機農業本身,就是保護環境的最佳實踐 。

「跨界別」的嘗試

其實,講環保、食物安全和健康生活,與婦女和家庭主婦的關係最是密切,作為家人生活的照顧者,她們對那些問題是最敏銳的。健康、食物、環境保育、婦女自強意識、日常用品創意工業,本來,就是混在一起的,只是現代學術範疇把它們分開成為不同的「學科」,或行政主導把它們變成不同部門負責的「工作」。

在屯門「綠色女流」當了多年義工和參與者Polly說:「最初的時候,我只是想怎樣可以食得更健康,屯門吉之島,100克有機菜要 $17,太貴了,我們街坊,大部份都不是有錢人。當時,我好想,在生活上作出改變!後來仁愛堂有一些姑娘(社區工作者)和街坊,都想試自己種菜,我就開始參與。姑娘找到一個農夫幫忙,我們五個婦女在他的農場學習種田,有收成,就很快樂了!後來加入了保護環境意識的工作坊,慢慢建立義工/參與者的班底。二零零二年,『綠色女流』成立,我們就組成了『農婦組』。我們種的不多,不夠分給其她街坊,於是就在零三年搞『共同購買』小組 。我與姑娘和組員一起計劃、做流程運作 -- 組員訂單、農夫的菜單、分菜等等,當時很受街坊歡迎,我們也很開心。」

自主,是參與生活和改變生活,本身。

第一次見到Polly,不是最近我在仁愛堂教拍錄像的課堂上,而是零五年我還在美國讀書的時候。當時,我是靠網上報紙和港台節目來親近香港,一晚看《鏗鏘集》,談的就是「共同購買」,主角就是Polly,咪著眼笑著說有機飲食的困難,我還記得她的一對仔女也上了鏡,臉紅紅的不知怎樣說媽媽煮的有機菜是好吃不好吃。

「共同購買」的意思,不只是指「一起」購買,買方(街坊)與生產者(農夫)的關係,也不單單是一種消費式的供求關係,而是互信和互相了解的關係。組員會探望農夫,了解食物的來源,共同商議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價錢。不過自零六年開始運作上出現困難,Polly說:「由開始到現在,菜價由$8調整到$12一斤,有一些街坊開始食唔起,我也有點歉意。問題是,香港夏天很難有好收成,量和種類都不夠,組員的參與性就減低,有一些不明白農夫的困難,好像去年就是最艱難,因為天氣一直都熱,十二月都廿幾度,菜的供應不夠。」

此外,沒有政府的幫助,有機農夫自己又要種,又要運貨擺賣,也是收成不多的原因。其實,香港有很大的有機食品市場,但政府卻只是幫倒忙 ﹣﹣蔬菜統營處向有機農友收菜,但只是$1至$2一斤,完全無利錢,菜統處「食了」行政費,然後又平賤的賣給超市,你有時在大超市(農友無利錢,超市卻賺錢!?)見到有菜統處label的菜,就是那些。所以,農友都不肯賣,計劃也不成功。如最近在幾個公共屋村試推的垃圾分類計劃,那缺乏通盤打算的環保計劃,不知花掉多少錢卻又毫無效果。

什麼知識才是「有價值」

有好一些婦女,她們要表達的,就是在生活上體現的民間智慧,沒有幾百萬的科研計劃,而是很多人認為「唔識嘢」的師奶累積的智慧 。

我問秀蓮,另一個屯門街坊,「綠色女流」多年來的積極參與者:「妳有沒有工作?」她答:「我的工作,就是義工,和參與社區,這是我生活很重要的部份。」我為自己太狹隘卻又像是最「正常」的問題臉紅。家庭主婦的民間的智慧,正正就是要叫人反思香港最推崇的割裂式「專業知識」。新年前夕,秀蓮給朋友們畫了中國畫,我們各抽一張,我的是一隻黑鳥在松樹上,安穩平安,旁邊寫了身體健康,我心到暖透;另一個婦女造的蛋糕好吃得不得了,另一個又精於造公仔衫,於我這個不懂畫畫和針織手藝奇差的藝術博士生,真是汗顏哩。問題是,我們的社會只認可「有價值」的才是知識。

秀蓮:「參與『綠色女流』的活動,並不如一般的義工,我們參與決策,是組織的一部份,我在二零零零年已參與『綠色女流』的前身 – 婦女服務委員會,我是參與策劃的,後來『婦女自強學堂』成立,心目中的計劃都實現,是很好的。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團結和心靈的關係,大家有共同的理念,互相支持,就會做得好。不過,現在比較於從前是『散了』,同時間有很多活動,組員都太忙,開拓新組員也難,近來經費減少,就更難做了。」
政府和社福團體的吝嗇令很多有成果的計劃無法深化和延續,這是很可惜的。

我要做好廢油肥皂!

「綠色女流」在零二年開始時成立了「DIY環保創作」小組 (與「共同購買」連結成婦女綠色生活的實踐平台),實驗自己動手創造生活所需,在過度消費的主流意識之外尋找選擇。她們試過用漁民織網的技術造手袋,又自製果醬和潤唇膏 (產品見於此),廢油肥皂就是DIY小組的具體成果。二零零四年,「綠色女流」得到環保基金資助,在屯門工廠區那邊開設了小廠房,繼續在跨議題的平台上,進一步發展社區關係、環保意識、婦女自強、民間智慧。

區結蓮(仁愛堂社區中心婦女工作督導主任):「『綠色生活』的意思,不只是吃昂貴的有機食物,而是珍惜萬物,強調人與環境唇齒相依的關係,才可以擁有真正的健康。做『共同購買』,不只是買賣,而是要推廣背後的理念 -- 食物和環境和人的健康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和打破超市壟斷的問題;而『廢油肥皂運動』是要針對過度消費文化和使婦女相信自己的智慧和知識,也在社區食店收廢油的過程中(完成的肥皂上會提供廢油商店名稱),提出過量運用化學清潔濟的問題(家庭主婦和清潔工人首當其衝),也驅使社區之間關係更密切。環保基金的錢用完了,我們接下去必得再想辨法,現在的構思是發展「綠色社會企業」,希望將廢油肥皂、有機食品作主線,結合婦女就業和社區企業的理念,繼續走下去……」
她那一貫穩定平和的聲線,是在社福界和環保界之間的細小夾縫中可以找到金錢讓計劃深化下去的長久戰力量吧!

環保基金的資助完結了,「綠色女流」要減去好一些人手,像是一個階段的結束,是時候要抓緊歷史發展的軌跡,不可以讓(她們的)歷史無聲無息的去了堆填區,並且,我們要,繼續「妄想」。

《環保 . 生活. 見屯門》-- 綠色女流.  仁愛堂出版
綠色女流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