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獨立媒體七一特刊] 領男: 撐港台運動的希望與挑戰

前言

回歸十年,香港的主流媒體生態有著巨大的變化。自零三年廿三條及封咪事件開始,一向甚少參與政治活動的主流媒體工作者,也打著爭取言論自由、編輯自主的旗幟參加七一遊行。零七年,另一個以媒體工作者身份參與七一的隊伍出現 ---- 撐港台運動。運動由現時香港唯一的公營廣播機構「香港電台」工會發起,目標是要爭取脫離政府部門,過渡成獨立的公共廣播機構。回歸十年,我們關心香港媒體改革能否促進公民社會發展,就得看看「撐港台」是一個怎樣的運動,以及它正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撐港台運動的緣起 ----爭取轉型的歷史問題

香港電台成立於1928年,是現時唯一香港政府官方電台,提供廣播和電視節目。在殖民地時代負責宣傳政策與政府廣播工作。起初香港電台並沒有一個編輯自主的新聞部,而所有資訊發布均依照政府新聞署撰寫稿件照本宣章。

直至一九七三年,前廣播處長何國棟博士(Dr James Burns Hawthorne) 爭取港台新聞部獨立,香港電台開始建立編採團隊,也令港台的定位由官方喉舌,轉變成堅持宣揚言論自由精神,以反映民意為己任的廣播機構,並開始製作議論時事的公共事務節目。香港電台的員工媒體專業精神的掘起,為殖民地時代的媒體生態開拓了新氣象。

然而,雖然港台重新定位,卻未解能解決政府部門與媒體專業的身份矛盾。香港電台依然是殖民地政府部門,而每當出現批評殖民地政府的言論,專業精神跟對長官的忠誠的矛盾不停出現。前廣播署長張敏儀最近接受港台訪問時,憶述何國棟博士當年每天九時上班,就會收到政府官員電話,批評港台言論越界,媒體工作因而受到不少壓力。何國棟在任時有一句名言:「The early morning calls shorten my life」

七三年,殖民地政府開始探討如何解決港台身份矛盾的問題。直至八五年,殖民地政府宣報成立廣播事務檢討委員會,著手研究港台脫離政府架構,轉型成一個由公帑資助的獨立公營廣播機構可能性。當時的律政司宣讀委員會的結論,確認香港電台應脫離殖民地政府架構,以免阻礙日後的媒體工作,並委派政務官與顧問公司安排轉型的資金、管治架構及員工過渡安排,港台轉型將指日可待。

在一九八八年,港台轉型的文件已接近準備好。但當時的衛生福利司黃錢其濂提出醫管局轉型涉及調動的開支與員工數目比香港電台大,故要求政府率先處理,在港台同意之下,殖民地政府先處理醫管局轉型,而將港台擱下。好景不常,八九年發生六四事件,殖民地政府將精神集中處理基本法起草事項,港台轉型的問題只好繼續閣下。九二年,彭定康來港,港台工會在廣播道要求港督盡快解決港台身份問題,彭定康回應「give me a few months」。其後彭定康又因處理政改,又再擱下港台這個歷史問題。

回歸後的港台,就在一片爭取民主自由的氣氛下,繼續它身份矛盾,混亂地做自己媒體專業的事,亦因而受到被整治的壓力。九七後不少土共人士發表歸邊言論,批評港台收政府錢批評政府並不恰當,更針對性批評部份港台節目。即使如此,港台問題在董建華時代也一直懸而未決。零五年他因足患下台,繼任的曾蔭權上台後成立「公共廣播檢討委員會」檢討香港未來公營廣播,重新正視港台問題。委員會報告於零七年出台,重新確認香港需要有建立一個獨立於政府的公營廣播機構,但沒有明確表明港台的存廢,只說:「港台有根深蒂固的架構、詳盡的內部守則及濃厚的機構文化」,加上「所有現職員工均屬政府僱員」,所以,「大幅度改變港台的現狀,必將造成許多實而在難以 克服的問題,委員會認為把港台轉變成為公共廣播機構並非良策,而應組建新的公共廣播機構」。而委員胡恩威就曾經表示:港台轉型是個政治問題,是個意識型態問題,港台能否過渡,則是個政治決定。

眼見港台苦等了廿年的轉型夢可能破碎,員工於是發起撐港台運動,令原本在建制內協商的議題,在零七年終於帶上街頭,也是我們所見的撐港台運動。

撐港台運動的挑戰:多談過渡,少談願景

如果港台轉型的問題,只是一場建制內管治精英的協商,事情便來得簡單容易。但一個《公營廣播檢討報告》卻將它轉化成街頭運動,港台問題就顯得更複雜。撐港台運動現在不僅是媒體專業能否過渡的問題,而是轉型訴求是否大眾共同分享。撐港台運動因此也要回應公民社會對媒體改革的各種訴求:究竟香港人要求一個怎樣的公共廣播?是純專業導向的,還是一個歡迎市民參與生產,甘於下放專業權力,協助公民社會發展的公共媒體?這是撐港台運動正面臨挑戰:

七一遊行前兩個月,廣播署長朱培慶在一次撐港台集會中高叫「撑撑撑撑撑撑﹗」表示對員工的支持,惹來不少左派報章批評港台搞「兵變」及「造反」。值得留意的是,撐港台運動也遭民間媒體工作者批評,其中切中要害的,要說前香港人民廣播電台台長王岸然。

他在在《撑港台,撑港台什麼?》一文中批評:「撑港台,訊息清楚嗎?是很清楚,也是莫名其妙,全不清楚。香港電台的領導層經過了整整二十年,其實對港台的命運還未有清楚的定位,今天忽然感覺到有被殺的威脅,還只能一味大叫撑撑撑……,這與待宰雞鴨的鳴叫,有何分別?」,公共廣播機構的定位,似乎是民間媒體最關注問題。王繼續說:「港人等了二十年,希望香港有公營獨立的廣播機構出現。民間等了五十年,希望政府開放大氣電波,讓民間有自己的發聲途徑。現在機會來了,大家不循支持這個方向發展,反而起哄去反對,請問大家的智慧在哪裏!」。

王岸然表達了公民社會對媒體的訴求。社會上對於公共廣播的期望,似乎不僅是將社會小眾發聲的資格與機會,都寄予在一班專業媒體工作者。香港應該有一個更開放,更能容納市民參與的媒體政策,當中包括開放大氣電波、開放媒體生產基建、提供批判媒體教育等,才能造就更多群體搞自己的媒體,造就多元發聲平台,而作為公共廣播媒體,也有責任幫助市民掌握媒體工業的生產技術,才能下放發聲的權力。以上的問題,未必是全都由港台回答,皆因特區政府並未對香港未來的媒體政策提出過什麼願景,撐港台運動以公營廣播機構的身份出出現,公民社會自然會對它寄予一點希望。

撐港台運動的希望 ---- 從七一走入公民社會

回歸十年,香港仍然一班有夠本著人文關懷而奮鬥的媒體工作者實屬可貴,公民社會理應支持。但回歸後言論空間收窄,媒體出現自我審查的亂像,是否媒體專業所講,信守編輯自主就能解決?九七後各媒體出現自我審查,是否都屬「個別現象」?而社會邊緣聲音受到打壓的根由,是否因港台尚未「脫離政府」所致?公民社會有何理由相信港台轉型,就足以規建一個「理想的公共廣播機構」? 民間要求開放大氣電波,呼籲媒體專業下放權力,鼓勵市民百花齊放,是否公營廣播機構所講:協助公民社會發展?如果港台想搞一場得到市民支持街頭運動,就應該放下它專業團體的身段,對以上問題表達一套客觀的看法,更貼近公民社會對媒體改革的脈膊。正如另類媒體工作者葉蔭聰所言,畢竟珍惜言論自由的市民,不只關心港台,還有政府對廣播機構的發牌制度,還有社區電台的訴求,還有革除港台官僚主義及官府文化的要求等等。

寄望撐港台運動能給市民一個美好的願景。

參考資料:

清談一點鐘:2007-05-26,《公共廣播檢討,港台角色何去何從?》---- 回歸十年十項清談公共廣播篇:專訪張敏儀。香港電台
王岸然:2007-05-02,《撑港台,撑港台什麼?》,《信報財經新聞》
馬家輝 ,2007-05-01,《香港電台的絕望與希望》,《明報》
葉蔭聰 :2007-04-27,《港台動起來》, 香港獨立媒體網

編註: 七一派發的特刊文章經編輯刪剪, 此文乃作者原文

編按:獨立媒體﹝香港﹞及香港獨立媒體網聯合出版〈捍衛自由,寸步不讓〉特刊,綜合各個與自由及自主相關的議題,於七一遊行期間派發。本網站會將特刊的文章逐頁上載。

其他文章:

特刊前言

壞軌書生: 紀念回歸,紀念魯迅

阿藹: 言論自由 媒體自主 寸步不能讓

領男: 撐港台運動的希望與挑戰

梁寶: 管理創意─扼殺表達自由的城市

林輝: 水已沸了,你還感覺不到嗎?

梁文道: 去殖的缺席 (本來計畫輯入特刊, 但因為版面及流程等問題, 並未收入)

梁文道: 去殖的缺席之二——港獨與人心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