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新版「食米知唔知米貴?」

--育成

前天,澳門華僑報報導了我們的食米將會加價8%左右,原因竟然同全球暖化扯上關係。

其實,根據市場統計,港澳地區的食米超過六成是來自泰國。今年,華南以至東南亞地區遭遇近年最嚴重的旱災,很多糧食都要被迫減產。當我上個月到泰國北部時,朋友告訴我當地政府指示農民不要下種,以免農產失收。 [註:綠籃網]

而且,正如我較早前的報導,泰國政府正積極考慮多個儲水和調水方案,包括從亞洲兩條主要江河-湄公河和薩爾溫江調水。可見災情嚴重。[註:香港商報]

泰國的氣象專家指出,今年的災情跟全球暖化,氣候轉變有莫大的關係。燃燒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城市化和農業大肆發展使森林植被日益減少,再者不少當地村民認為,泰北的乾旱是由於雲南瀾滄江上的大壩蓄水所造成。[註:我的泰北湄公河之旅]

姑勿論如何,這三個因素結合,使泰國北部的氣候從以前的清涼多雨,變成今天的炎熱乾旱。因此近年降雨減少,泰國很多水庫到了旱季便儲水不足,有些更出現龜裂的情況。

這個情況,在廣東也同樣出現。去年年底在澳門一帶的珠江口西部出現的鹹潮[註:全球綠色視角],
便是由於內陸乾旱,每逢季節性大潮,海水便湧入沿岸,尤其是影響我們的食水水源。廣東省的有關部門更要借調西江上游的水庫調水,影響內陸省份的水力發電。
雖然今年的鹹潮沒有影響農作物,但是粵北的嚴重乾旱,已經引致當地農民的經濟損失,情況如果持續發生,後果難以想像。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食米大幅漲價,甚至被搶購一空,可能你要問上天,為什麼我們人類要自作自受?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或這個網站辦得不錯,請捐款支持我們吧!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重貼回應

韓國的例子
多謝育成的報導及討論.

我有一位韓國朋友,跟我說過城市消費、農村、水源的社會運動.

在軍事獨裁年代,政府為了令漢城的水源保持乾淨,所以禁止漢城附近的農村作任何發展,連化肥的用量都有限制;但民主化及權力下放後,不能用這種方法去禁制地方發展.

於是,漢城的環保份子,想出一個點子,他們協助農村進行有機耕作,然後把農產品(好像主要是蔬菜)賣到漢城,價格當然貴,但他們的口號不只是健康,也不只綠色理念,而是保護漢城人的水源,及協助改善農民生計.我覺得,這實在是很有意思的運動.

珠江三角洲現在被搞得很糟了,我們是否有可能搞一些類似韓國的項目,保護珠江沿岸的土地及水源呢?

一些胡思亂想,以供討論.

-- 葉蔭聰 於 April 08, 2005 12:03 AM (按此看回應全文)